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英媒: 人民幣資産即將出現巨變?

  • 發佈時間:2015-08-04 11:04: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英國金融時報網4日報道稱,對於中國政府在國際經濟領域的首要任務之一來説,國內股市的劇烈波動是指望不上的。中國政府的強力托市舉措似乎一度在令股市止跌回升——直到上周再次疲軟。

  中國的目標,是令人民幣能夠在經過審查後被納入特別提款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使用的貨幣單位。這一審查過程將於今年底得出結論。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從而加入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行列,可能會提特別提款權高對借款方和投資者的吸引力。不過,作為一種需“分解”成其組成貨幣,才能在金融市場中交易的人為貨幣,特別提款權從未受到投資者青睞。

  與歐洲貨幣單位的發展類似,要想令特別提款權貨幣能夠在借貸和投資活動中得到更廣泛應用,它還需要成為一種依靠自身本領的貨幣。從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歐洲貨幣單位就一直用於債券市場。而在上世紀90年代,在向歐元轉型的過程處於倒計時之際,對歐洲貨幣單位債券資産的配置才出現了加速。相比之下,特別提款權看起來卻不太可能出現類似變化。

  如果特別提款權貨幣得到更廣泛地應用,債券市場中更有可能的受益者將是人民幣自身。從短期來説,對特別提款權和人民幣的積極評價,可能會促使官方渠道多買入價值1000億美元的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産。從更長時期來説,這一數字將會大得多,從而引發如何才能增加高品質人民幣資産的供應量、以滿足這種額外需求的問題。

  與人為建立的特別提款權貨幣不同的是,人民幣對全世界的投資者正變得更加真實。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的決定,將取決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和官方交易中自由可用程度的評估。雖然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提高資本項目下人民幣的可兌換性,但由於擔心過度自由化會傷害金融穩定性,中國政府仍在實施資本管制。為阻止6月份股市的暴跌,國有的中國證券金融公司買入大量股票的行為,以及中國政府對股票拋售的限制,都可能被視為干擾人民幣可用性的行為。

  人民幣被批准納入特別提款權,對中國政府來説將有著巨大的象徵意義。中國政府正努力將人民幣變為全球硬通貨,挑戰西方在全球貨幣治理中的統治地位。人民幣被納入特別提款權,會令中國政府的上述努力得到加強。更具體地説來,它或將引發全球機構資産向人民幣的大規模遷移。

  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市場的急劇升值也是個重要因素,解釋了為何特別提款權如今會表示人民幣在國際上得到了正確估值。過去12個月內,人民幣經通脹調整後的實際貿易加權匯率上升了13%。目前,人民幣已成為一種事實上的儲備貨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在各國央行持有的資産中,粗略估算大約有1000億美元的人民幣儲備資産,約為加拿大元和澳元儲備資産總量的一半。而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的決定,可能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促使各國央行再買入價值1000億美元的人民幣資産。目前,官方貨幣與金融機構論壇對全球官方部門的資産規模估計為30萬億美元,而國際清算銀行對全球每日外匯成交量的估計則為5.3萬億美元。與它們相比,1000億美元並不算個大數字。然而,人民幣這一屬性上的改變會成為一座里程碑,尤其是如果私人部門也隨即採取同樣舉措的話。

  高盛表示,包括公共部門債券和私營部門債券在內,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總體規模估計為大約35.9萬億元人民幣,是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債市。今後幾年內,對於全球央行來説,可能會出現以人民幣計價的可投資資産短缺的現象。今後幾年,中國政府部門的借款方不太可能發行很多債券。因此,全球央行需求的一部分,可能將不得不由世界銀行及各主權政府等評級最高的機構發行的人民幣債券來滿足。其中,英國政府去年帶頭髮行了30億元人民幣的債券。

  如果人民幣被納入特別提款權,預計今後幾年西方國家政府將發行更多此類債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