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浙籍“小鮮肉”重出江湖

  • 發佈時間:2015-08-03 06:34:02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翁傑 顏偉傑 通訊員 李萍

  本報訊 金華“兩頭烏”、溫州靈昆雞、紹興麻鴨……作為地方畜禽品種,這些浙江籍“小鮮肉”都曾紅極一時,也一度在外來畜禽品種的衝擊下陷入困境。如今,它們重出江湖,不僅漸漸回到人們的餐桌,而且身價倍增。

  然而,在這些“小鮮肉”華麗轉身的背後,卻仍有不少原産浙江的畜禽品種依然處境堪憂,甚至掙紮在瀕臨滅絕的邊緣。

  為此,省農業廳于日前出臺《關於進一步規範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內首創協議保種機制,規範保種場管理,發展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通知》提出,省財政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牛、羊、豬、家禽以及蜂類等33個品種的保種工作進行扶持,凡經省農業廳認定的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並簽訂保種協議的均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援。

  “兩頭烏”迎來春天

  “政府要跟咱簽協議,長期支援保種場,這讓咱保種人心裏更有底了。”這兩天,金華家農“兩頭烏”種豬場負責人陶志倫很是高興。他説,自己幹了一輩子畜禽資源保種,還是頭一回享受到這樣制度化的扶持政策。

  上世紀80年代,陶志倫從浙江農業大學畢業後進入金華農科所工作,並參與了剛剛啟動的金華“兩頭烏”選育工程。8年後,相關部門完成了對該項目驗收,然而陶志倫與“兩頭烏”的故事卻沒有就此結束。

  當時,由於豬肉供給不足,“大約克”、“長白”等外國豬種大量進口國內,農戶們也因其生長速度快、瘦肉多而爭相飼養。一時間,“兩頭烏”豬種無人問津,陶志倫好不容易選育出來的優質豬種也似乎一夜間被人們“遺忘”。

  1990年,陶志倫被調到農校任教,那些不怎麼“招人待見”的“兩頭烏”也跟著他走進校園。他一邊上課,一邊繼續保種,經費不足時甚至不得不兼職做獸醫、賣飼料,來籌錢維繫種豬們的開銷。

  2006年,學校擴建,不再保留豬場。於是,陶志倫辦起了一個省級種豬場,專心延續他的保種事業。“種豬場建成後得到了政府的不少支援。”陶志倫説,金華農業部門每年給種豬場5萬元保种經費,省裏也曾給過50萬元的支援。

  如今,30多年過去了,當初的小夥子已成了年過花甲的老人。老陶和他的“兩頭烏”也終於迎來了春天。隨著人們對肉類消費的需求轉向多元化,舊時的記憶勾起了人們對風味獨特的“兩頭烏”的青睞。陶志倫千辛萬苦保留下來的“兩頭烏”終於派上了用場,農戶們紛紛向他購買豬種。

  “現在‘雙頭烏’在市場上賣得很火,一斤四五十元呢!”陶志倫對此很是自豪。

  保種是項長期工作

  “類似‘兩頭烏’這樣的地方畜禽品種在浙江實在不少。”省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是全國畜禽遺傳資源大省,擁有12個物種、59個畜禽品種和類群,其中原産我省的地方畜禽遺傳資源33個。

  這些畜禽資源具有地方特色,不少更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上世紀90年代起,我省開始重視畜禽遺傳資源的保護利用,33個畜禽遺傳資源已全部納入《浙江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其中13個品種資源被納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13個種畜禽場被認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

  經過多年的努力,湖羊、靈昆雞等一批地方畜禽品種不僅成功保種,而且在市場上迸發出勃勃生機。

  湖羊,羔皮潔白如雪,是浙江羊的一張金名片,但由於種種原因曾沉寂一時。余杭湖羊保種場負責人白麗華回憶道:當初,她接手保種場時,整個場只剩下了20多頭種羊。於是,白麗華一邊積極宣傳、推介湖羊,一邊努力繁育、選種,才漸漸又為湖羊闖出了一片市場。“這幾年,湖羊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客商多了,養殖湖羊的農戶自然也越來越多。”白麗華估算,去年僅新疆從浙江購買的湖羊就超過5萬頭。

  靈昆雞是溫州靈昆島上有一種專吃小魚小蝦的土雞,口感獨特。然而,因其生長週期長、養殖成本高,當地農戶不願養殖,也一度成為瀕危品種。2008年,當地人周樹和建起靈昆雞保種基地,一番努力後,一度銷聲匿跡的靈昆雞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餐桌,而且供不應求。

  “保種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即便是這些正被市場逐漸接受的品種,也仍然需要不斷選育來保證遺傳資源的品質。”省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整體而言,我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的基礎還很脆弱。這次出臺的政策正是從制度上加大了保護力度,借此緩解地方品種資源保護缺載體、缺資金、缺人才的現象。

  需要政策雪中送炭

  儘管“兩頭烏”、湖羊等品種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已有所起色,但仍有不少品種處境堪憂,甚至面臨滅絕的危險。對於這些品種而言,這次出臺的政策可謂是雪中送炭。

  “如果政府不能加大支援,我也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舟山黃牛種群保護所負責人陳海靜告訴記者,2011年,她從當地農戶手中將舟山僅剩的33頭舟山黃牛收集起來,建起了保種所。舟山黃牛繁育速度較慢,使得市場效應遲遲未能顯現,可一邊高昂的經營成本卻已經讓她有些吃不消了。她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保護所一年的場地租金要13萬元、人工成本7萬元、飼料費7萬元等,一年下來至少需要20多萬元。

  類似舟山黃牛這樣“暫時用不上”的品種是否值得花精力、花經費去保護?對此,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戴旭明認為,越是這樣的畜禽品種越應該是政府大力保護的對象。因為,每一個品種的存在必然有其自身優勢,如果現在不保護好,等它滅絕了,再想開發利用就為時已晚。

  “在這方面浙江已有過不少教訓。”戴旭明表示,因外來品種持續引進並廣泛應用,産自我省的虹橋豬、北港豬等4個品種資源已經滅絕,另有15個品種瀕臨滅絕或瀕危。“通過協議保種,政府就能實現對這些‘弱勢’品種的托底保護,讓歷史不再重演。”

  據介紹,仙居花豬、江山白鵝等品種資源至今還沒有專門的保種場承擔保種任務;永康灰鵝、溫嶺高峰牛、天臺黃牛等雖有保種主體但仍未達到國家規定的生産經營許可要求,迫切需要建立更為有效、規範的管理機制。《通知》提出“爭取在五年內所有省級畜禽遺傳資源都有經認定的省級以上保種場進行保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