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硬體時代”:誰先播種,誰先收割
- 發佈時間:2015-08-03 05:39:0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副院長谷來豐撰寫的一篇題為《矽谷歸來:中國在“網際網路夾”,美國已進入“新硬體時代”》的帖子,在朋友圈內迅速流傳,引起了廣泛關注。
“新硬體”應該如何定義?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新硬體時代”?《經濟日報》記者就此專訪了谷來豐。
準確理解“新硬體”
根據谷來豐的解釋,所謂“新硬體”,不是主機板、螢幕、鍵盤這些電腦硬體,而是指一切物理上存在的,在過去的生産和生活中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但是一經出現又能迅速引領人類生活的新鮮物品。因此,人們熟知的電視機上加個機頂盒、電飯煲上加個智慧晶片等,並不在新硬體的範疇內。
在美國訪問時,谷來豐切切實實地被親眼見到的場景震撼了:在美國大街上,年輕人佩戴谷歌眼鏡已經成為時尚,更加前衛的年輕人已經開始嘗試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亞馬遜也正在用最新型的多軸無人飛行器送快遞……谷來豐敏銳地察覺到,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等已經成為美國産業升級換代的基礎設施。
“還記得好萊塢電影裏描述的未來時代嗎?電影或許會變成現實,但是電影裏描述的大量新鮮事物,包括新硬體,都是基於網際網路而産生。”谷來豐説,這一類能夠徹底顛覆人類生活的新硬體,以及由此而帶來的産業革命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莫讓“網際網路+”變成“網際網路夾”
如果評選2015年度網路熱詞,“網際網路+”必定入選。然而“網際網路+”的熱潮下,部分人群淺表化甚至庸俗化理解“網際網路+”的趨勢也已經出現。
根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網際網路+”的描述,“網際網路+”本身就不是傳統網際網路,而是包括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在內的新型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的“+”,不僅僅是增加,更多是提升。
如今,不少創新創業者以為將原有的技術或者商業模式搭上網際網路的快車,就可以立馬趕上一輪“風口”,但有專家指出,這一思路實際上是“商業模式+中國人口消費紅利”,往往興起快消亡也快。
谷來豐強調説,網際網路的世界裏,有一個規律:“數一數二,不三不四”。他説,正是由於網際網路的這種“超級馬太效應”,一個細分市場只有第一名和第二名有存在的價值,第三名以後的土地上將寸草不生,商業營養嚴重缺乏。
因此,我們作為製造業大國,眾多的製造業企業應該在“網際網路+”的熱潮中保持清醒,準確把握“新硬體時代”的先機。否則,僅僅是搶佔“網際網路+”的“風口”,可能不僅不會“被吹起來”,還很有可能“+”變成“夾”,被“夾”在轉型的夾縫裏。
應對“新硬體時代”挑戰
谷來豐説:“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新硬體時代’更適合製造業實業家的口味和習慣,也更渴望傳統製造業的供應鏈和經驗。製造業企業家應該把目光放遠一點,繼續向前看,很可能坦途無限。中國的新製造業正處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如今已經有一絲曙光,誰先播種,誰先收割。”
經過多方對比和觀察,谷來豐認為,我國領先的網際網路企業已經開始佈局新硬體時代。著名的BAT已經出手:阿里巴巴收購了很多硬體型的公司,還和上汽集團合作研製基於網際網路的“阿裏汽車”——一種全新的、無人駕駛的、智慧的電動車;百度在搞百度眼、神燈、翻譯機;騰訊在構建物聯網基礎架構,同時開工與微信支付配套的新POS機。谷來豐説,在“網際網路+”的大潮中,“他們已經像股市中的機構投資者一樣,悄悄出貨。”
那麼,在新硬體時代誰有希望成為下一個喬布斯呢?谷來豐説,或許就是那些如今在車庫裏忙活得昏天黑地的極客和創客,別看現在他們做的新東西或許很粗糙簡陋,但也許會成為引領未來生活的重大契機。
谷來豐説,這些創客和極客就像是嫩苗,需要資金、技術、供應鏈等方面的呵護和支援。為了迎接新硬體時代,首先希望我們的大型製造業企業自行開設孵化器,或者與各類機構合辦,為創客們提供適當的配套資源,允許他們探索和失敗。其次,呼籲成功的製造業企業家參與到新硬體時代的創新創造中來,與年輕的創客們一起研發、共同思考。
“與年輕人共同思考,意味著要考慮未來是否會迎接新一輪工業革命。”谷來豐提醒製造業企業,隨著3D列印技術、工業機器人和更加智慧的機械設備的普及,製造業將迎來顛覆性的革命,未來生産組織形態、用工模式或將産生重大變革,未來的企業車間裏或許全部由機器人操作,而新一代的就業很可能是如何修理機器人,使用3D列印設備,等等。
那麼,未來的企業乃至管理部門如何應對這樣的重大變革,都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這才是基於網際網路的“新硬體時代”帶來的最大挑戰。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