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工匠與淩雲車
- 發佈時間:2015-08-03 05:39:0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四輪電動汽車如今並不新鮮,不過兩輪的電動汽車你見過嗎?流線型的設計,炫酷的外觀,仿佛一朵輕盈的白雲,讓每一個見過它的人都讚嘆不已,這就是中國首款兩輪電動汽車——淩雲車。
兩輪電動汽車面世
日前,淩雲汽車團隊正式宣佈完成A輪1000萬美元融資,由極客幫創投、寬頻資本、紅杉中國、真格、高瓴、匯橋、小米等九家創投機構合投。
在北京大興雲基地,記者見到了它的設計者祝淩雲。祝淩雲告訴記者,其實兩輪汽車並不是21世紀的新鮮物,1914年英國出現過兩輪電動汽車,1961年福特生産的兩輪汽車則是最接近産品的一次,可見人類很早就開始探究發明體積更小、更便捷的汽車。但在當時各方面的技術條件都還不是特別成熟,比如那時還沒有電機,是用內燃機做驅動。
而淩雲車有小型、輕巧的特點,還解決了兩輪汽車的核心技術難題:用機械陀螺儀控制車輛平衡,通俗來講是將航空航太領域的姿態控制技術,也是手機上的陀螺儀技術,運用在汽車上,只用前後僅兩個輪子就能讓汽車在高速行駛中保持平衡,一旦系統發現汽車車身有傾斜,就會自動使它校正。
另外,淩雲車創新用分插片式電池組,巧妙地解決了續航和充電問題。由於兩輪汽車體積和重量都只有普通汽車的一半,電池能耗可以做到現有市場電動汽車的三分之一,祝淩雲和他的團隊因此選擇了分組式電池,每片電池組重量大約在12到15公斤之間,能夠支援60至70公里的續航,這使淩雲車不必依賴目前建設尚不成熟的充電樁,每次拔出電池組在家充電即可。
在駕駛體驗上,祝淩雲強調,淩雲車的駕駛習慣與普通汽車一樣,但體驗比普通汽車更舒適便捷,還能實現四輪汽車無法想像的超酷功能,比如過彎沒有側傾感,前後支援90度轉向,橫向行駛,零半徑調頭,平行橫著開進入停車位。
創造源自興趣
淩雲車的面世讓發明者祝淩雲得到極大關注,有人敬佩他能夠洞見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有人讚賞他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獨樹一幟。面對這些褒獎,祝淩雲很淡然:“之所以做兩輪電動車並不是像外界所説的那樣因為環境、形勢的驅動,主要是出於自己的興趣。我比較熟悉和鍾情于平衡車技術,現在的技術條件也允許我去打造一款能夠改善人類生活環境的革新性交通工具。”
在極客幫創始人蔣濤看來,祝淩雲是一個標準的極客。他天生熱愛探索和創造,厭惡因循守舊、人云亦云;特立獨行、信仰自由,不屑於人為的限制,並熱衷於挑戰權威;對於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全身心沉浸其中。
這種極客特質,在祝淩雲以往的生命軌跡中就已經展露出來了。
2001年,祝淩雲從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畢業後,主要在手機通信行業做技術支援工作。雖然這份工作做得不長,但他做産品的最初經驗就來自於此。
此後的10年時間裏,祝淩雲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在不同行業間穿梭。他寫了很多專業的工程類圖書,在大陸和台灣出版;他做過網站,也開發過手機軟體;他還在清華園做過講師,在深圳做過技術教育培訓。
不過,在他看來,自己自始至終都是一名工程師。不僅有極客的好奇心和創新精神,也有對産品嚴謹、專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這段時間裏,祝淩雲有很多炫酷的創新之舉,其中一個是自主設計的強光手電。祝淩雲回憶,2008年的冬天他在通州居住,每天下班回家要步行一公里,還要穿過一片陰森的小樹林,當時沒有路燈,在黑燈瞎火中經常是深一腳淺一腳。有一天,在好友的建議下,他購買了一支標稱最大光通量235流明的LED手電。這束亮光讓他震驚了一下,不僅下班回家方便了很多,也讓他逐漸認識到,光明能夠激發心底的渴望,這是一種人的本能。
為眼前的“光明”所吸引,祝淩雲又花了千元購買了一支標稱3500流明的HID強光手電。雖説這支手電足夠亮,但太重太長,距離他心目中的手電仍有一定差距。祝淩雲決定,重新設計一支同等亮度但更小巧方便的強光手電。
隔行如隔山,他開始查閱大量資料、聯繫商家購買配件、出入五金加工店。三天兩頭修改圖紙,他的家裏逐漸堆起了各種工具,經常從事磨、挫、割、焊、黏等手工勞動。終於在兩個多月以後,世界上最小巧的HID手電誕生了。
如今,祝淩雲的強光手電已經更疊到第四代了。最新産品的光通量高達6000流明,即使兩輛汽車四個大燈同時開遠光,也敵不過它的亮度。而它的體積只有可樂瓶大小,還具備三檔調光功能。
祝淩雲還有一樣廣為人知的成功産品——電動獨輪車。電動獨輪車的前身是電動雙輪車。電動雙輪車早在2001年就已經面世,可惜自身重量太大,在實用性方面大打折扣。2011年,在朋友的推薦下,祝淩雲開始研究電動獨輪車,他們從對核心演算法的調整,到對産品細節上的優化,自行克服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現在,愛爾威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這項産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已經大大優於同行電動獨輪車品牌的發展,産品性能品質在國內領先。祝淩雲擔任公司的首席技術顧問。
祝淩雲回憶,電動獨輪車2013年3月份上市後月銷售量只有50多臺,當時大家很沮喪。而到了8月份,銷量達到了5000台,半年時間內增長了100倍,證明市場對這一産品是有廣闊需求的。它是迄今為止解決最後一公里的最佳解決方案,百公里耗電不到一度。
勇敢去做偉大的創新
如今,年近不惑的祝淩雲重新出發,做一件真正讓自己感到滿足、能夠長期投入的有意義的事情。淩雲工作室從最初的4人發展到如今的14人,與傳統車企相比,這樣的團隊無疑足夠輕量化,扁平式的管理也能讓他們迅速響應。
祝淩雲説,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他的團隊的研究焦點一定是最核心的東西,比如兩輪車的平衡系統、分組電池、整車的工業設計等,至於車的其他部分則交由傳統專業的公司完成。
祝淩雲也並不認為自己的團隊是個網際網路企業。“我們研發的電動車是一個運輸人的平臺,我們先把這個平臺做好,其次才是在這個基礎上實現網際網路化。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把産品做好。”
對於淩雲汽車的未來,蔣濤認為,從維護能源、改善環境和提高汽車工業競爭力等方面來看,兩輪電動汽車是未來電動車的發展方向。目前,它最大的問題不是在技術層面,而是未來的商業發展,包括市場定位、政策問題以及實現量産。這是全新的産品,需要重新構建零配件和生産線,這些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
“無論成功與否,也無論未來最大的市場是否是我們的,兩輪電動汽車這一新的品類無疑已經確立,併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蔣濤感慨,“我們所做的是一場汽車工業的革命性試驗。中國有完善的硬體産業鏈,還有那麼多優秀的人才,各級政府也鼓勵我們創新創業,我們理應不辜負時代賦予的機遇,勇敢去做偉大的創新試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