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中國創業走進新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3-03 03:32:54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中關村創新發展寫作小組集體采寫
(一)
科技成就夢想,創業改變世界。
翻開世界經濟史特別是近250年的歷史,可見一條鮮明的脈絡:科技和産業一次次全新對話,牽引著經濟發展的方向。
白熾燈點亮世界,源於科技發明,成于産業創新。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為了把發明變成産品,一生創辦了十余家企業,包括大名鼎鼎的通用電氣。
當科技和産業相遇,思維藩籬被打破,新的時代來臨。從鐵路延伸到電力革命,從石油世紀到汽車時代,從電腦問世到網際網路普及,科學的發現、技術的發明,引發一次次新的創業浪潮,帶來産業的革命,直接引發人類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巨變,國家力量也由此發生興衰演變。
科技進步,産業創新,催生經濟繁榮。美國經濟學家德隆的研究表明,自從人類誕生以來,“人類97%的財富,是在過去250年——也就是0.01的時間裏創造的”。
德隆話音未落,工業4.0的呼聲率先在歐美響起——當網路與移動在一起、智慧和製造在一起,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將面臨一次前所未有的轉型——此時的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繼續追趕,還是超越引領,這是一個全球關注的時代命題。
傳統增長模式不可持續,中國迎來一個“轉型碰撞期”。正在現代化進程中爬坡的“中國號”列車,需要找到新的“火車頭”。從“製造中國”邁向“創新中國”,誰能肩負起引領中國創業走進新時代的重任?
(二)
科技創業聖地,引領中國風向。
當新一輪科技革命呼之欲出時,在中國創業的夢想之都——北京,中關村,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者,正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咖啡館。在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帶來的日新月異的改變中,數以千計的創業者把中關村變成一個巨大的試驗場。
這裡有非凡的熱情,它召喚的,不是“靠著運氣一夜暴富”的“發財夢”,而是“用科技和信念讓世界更美好”的“創業夢”。
30多年前,改革開放春風乍起的時候,中關村出現了最早砸碎鎖鏈的勇士。他們成為中國科技創業的引路人。
“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産力有什麼錯?”一個叫做陳春先的核科學家,率先下海,不低頭,不寫檢查,在一個破舊倉庫裏,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民營科技實體——北京電漿體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一個叫做王洪德的工程師,提交了辭職創業報告,發出了“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死了也不後悔”的吶喊。
選擇不安與冒險,選擇未來的召喚,奔向市場經濟的洪流。1987年底,集中在白石橋路、海淀路和中關村路的區域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科技企業已達148家,形成了“電子一條街”的雛形。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中關村成為中國科技創業的發源地。
“鳥飛林覺曙,魚戲水知春”。20多年前,中關村建起中國第一家國家高新區,一代代創業者在此登上科技創業的“高速列車”。
海歸創業,引領風向。為了“讓網際網路改變中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張朝陽,創辦了搜狐公司。為了“用技術改變世界”,李彥宏辭掉矽谷職位,帶著專利技術回國,創辦了全球第二大獨立搜索引擎百度。如今,在這個科技創業者的搖籃裏,留學歸國人員佔到全國的1/4,納斯達克上市企業佔到全國的1/3。用創業體現一個人生命的寬度和厚度,中關村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的聚集地。
在科技創業中鋪下創新的基石,中關村開發了一批滿足市場需求的緊缺技術和産品,掌握了一批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關鍵核心技術,涌現出中文卡、漢字鐳射排版、超級電腦、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創造了TD-SCDMA、閃聯等一大批重要國際技術標準,為航太、三峽工程、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今天,中關村已成中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策源地。王曉東創辦的百濟神州正為建成世界生物技術巨頭而努力,祝淩雲的“自平衡兩輪電動車”證明了中國發展高端製造的實力和後勁。“站在颱風口,豬都能飛起來”,雷軍籌劃著,小米有一天能超越蘋果,成為一家世界性的偉大公司。儘管路途艱辛,有夢想存在,有激情驅動,結果又有誰能預料?
在變革時代找到繼續前行的力量——中關村再一次吹響了引領中國創業創新的衝鋒號。
(三)
告別“矽谷崇拜”,寫下“中國答卷”。
就像世界各地的創業者一樣,中關村也曾經歷了對於矽谷的“膜拜”。“矽谷是怎樣做的?”這是“朝聖者”共同關注的話題。不過,中關村明白,學習是為了超越。
“創業者—企業家—天使投資人”良性迴圈,曾是矽谷的獨家秘笈,如今早已被中關村破解。“願做智慧機器人最大鼓吹手”的楊寧,曾是中國最年輕的納斯達克上市企業的管理者,如今化身天使投資人,為“進入智慧一切的新時代”努力著。在教育領域翻江倒海的新東方當家人俞敏洪,已成廣受歡迎的創業導師,他要“一生與年輕相伴”,帶著年輕的創業者一起飛翔。《2014天使投資報告》顯示,全國80%的天使投資人投資了中關村企業,投資金額佔比超過全國60%。以投資之鐘敲響科技企業的黎明,中關村發出了“作別崇拜”的“時代之聲”。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讓“逆襲”具有現實可行性。世界是平的,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得益於跨領域融合,從矽谷向不同地方完成資源和人才遷移——唱吧、陌陌、易道用車,中關村新一代創業者,在注重本土體驗的基礎上,進行著中國特色的創新。
生態系統的演化需要時間。經過幾代管理者、創業者耕耘開拓,中關村成長為中國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初步形成,中關村奔涌出活力四射的磅薄氣象。
隨著國家新一輪改革的推進,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低成本創業逐漸可能,越來越多年輕人在激情燃燒中實現自我價值。2013年中關村新註冊科技創業企業超過6000家,2014年超過13000家。新生科技企業活躍度超越“矽谷”,這是中關村創業者寫下的“向矽谷崇拜告別”的“中國答卷”。
勇往奮進以赴之,實現夢想以成之,創新超越以從之。2013年,中關村企業對境外直接投資額迅速攀升至711.1億元,同比增長1.1倍;百度、聯想、用友軟體等紛紛向外拓展,中關村領軍企業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達562家。當全球資源為創業者所用,中關村開啟了從學習到超越的征程。
解決印刷産業鏈中80%以上的污染,宋延林的奈米技術正在改變世界傳統的印刷方式;“讓電腦看懂世界”,曾任谷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的趙勇,正在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將電腦視覺商業化的公司”。
引領中國科技創業者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通過自己的研究去改變産業的走向,正如36氪創始人劉成城所言,中關村不是中國的矽谷,而是世界的中關村。這是中關村創業者向“矽谷崇拜”揮手時唱響的“歷史宣言”。
(四)
銘記“創業精神”,做好“創新主力”。
當移動互聯讓我們對地球上每時每刻的變化盡在掌控時,人類確乎進入了一個天涯咫尺的時代。全球逐鹿的大幕已經拉開。如何實現一個生命體自我存在的價值?如何具備一個永不停息的競爭者的奔跑品質?中關村創業者手持“創新密匙”,為人們打開了“一個制勝未來的大門”。
哈佛學生高婧與合夥人一起,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款“無障礙”手機網頁雲適配,研發水準贏得美國同行欽佩。她在中關村創業時剛剛21歲。從人大附中輟學,以高中生身份加入世界最大基因測序公司華大基因,趙柏聞嘗試著通過基因分析解開人類遺傳的秘密。去年,他在中關村創建量化健康科技公司,這一年他才22歲。
如果把世界看作一個大影院,當下正在熱映的一部電影名為《21歲現象》。目前,中關村30歲以下創業新貴數量位居中國首位,中關村190余萬從業人員的平均年齡只有33歲。在中關村活躍的20家科技孵化器中,大學畢業兩年內創業的超過500人。帶領新一代年輕人向新希望挺進,中關村90後創業者演繹著“中國創新”的“青春風暴”。
把時間撥回到2010年,這一年,41歲的雷軍創辦了小米科技。此前,雷軍已經賣掉了一家公司,上市了一家公司,投資了十幾家公司,早已獲益不菲。在別人看來,雷軍已經功成名就了,但他自己做完這些後反而變得更迷茫了。因為雷軍18歲的時候看了一本書叫《矽谷之火》,那時他就夢想有一天也能像喬布斯一樣辦一家世界一流的企業。18歲的夢想,一直在雷軍心裏懷揣。23年後,早已財務自由的雷軍為了實現夢想選擇重新創業。如今,在小米重新出發的雷軍,已經成為新一代創業者的偶像。
把創業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在永不停歇中超越自我。中關村連續創業者佔所有創業者的比例是37%,33%的連續創業者獲得融資或被並購。不畏懼失敗,永遠在創業的路上,這是中關村精神內核。“連續創業者”在不斷試錯中推動著“創新巨輪”破浪遠航。
隨生隨散,分化變形。來自金山的雷軍帶出了小米,馮鑫帶出了暴風影音,王峰帶出了藍港線上,一片森林長起來了,一家成功企業衍生出一個企業群。
“百度係”“金山系”“搜狐係”“騰訊係”“華為係”“摩托羅拉係”,2013年,中關村新創辦企業中大企業骨幹自主創業者佔47%。“自主創業者”憑藉經驗閱歷贏得資本青睞,同一個“創業係”逐步形成互助共用的“圈子”,中關村的大公司正成為培育“逐鹿群雄”的“創業者搖籃”。
(五)
卸下身上枷鎖,激活創業激情。
如何把科學技術變成生産力?這個讓很多管理者苦惱的問題,在市場機制的探索中有了答案。只有公司能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成本,把試管和櫃檯連接起來。不過,“在上學期間,大學生能不能創業?”“拿職務發明出去創業,算不算國有資産流失?”這些一直是捆綁高校院所的鎖鏈。
從2010年起,在財政部、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的支援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針對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股權激勵等癥結,在中關村推行了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改革。
2014年初,一項被人們稱為“京校十條”改革,對於這些“謎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高校可自主對科技成果轉化進行審批、鼓勵高校科技人員和在校學生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轉化所獲收益中不少於70%的比例可用於獎勵。高校教師可以自由創業、可以作為天使投資人投資學生的科技創業項目;大學生創業時間可視為實踐教育的時間,並根據學校實際計入相關學分。
在“中國號”列車需要“新動力”時,改革的推動者,在中關村再一次試水。大學,曾是人類精神的後花園,如今成了經濟生活的直接參與者。這是創業巨大慣性對人類意志的改變。義無反顧地打開“新時代的閘門”,“中關村新政”給高校創新創業以希望。
王世棟,清華“明星創客”。2014年3月3日,我國推行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後第一個工作日,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發出了北京首張新版營業執照,執照主人就是王世棟創辦的紫晶立方。目前,王世棟正和夥伴一起,把汽車研發的思路和經驗用於3D印表機。北京大學大三學生陳祚同,在中關村創立了創知路公司。面向高中生自主招生培訓這一細分教育市場,陳祚同“將圍繞用戶群——接受創知路服務後考上一流高校的學生,打造社區營造商業圈”。
創意、創新、創辦新企業,一個新型教育平臺在清華大學誕生——清華x-lab對加入者的要求很簡單,珍惜這個高校平臺,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清華創客、北大創業訓練營、北郵“零壹時光咖啡館”、北京服裝學院創新園,知名高校打破圍墻,走向社會,以“改變未來”的激情和探索、“改變世界”的勇氣和智慧,造就新一代創業者的發展傳奇。
一切歷史都是一部思想史,一切歷史都是一部奮鬥史。當創業成為一種信念,舒筋展骨的知名高校,向著“創業者大本營”的方向奔去。
(六)
創新孵化模式,完善創業生態。
電子一條街走了,創業大街來了!
“以前,一塊牌子掉下來,砸到10個人,9個是大學生;現在9個是創業者。”wifipix創始人閆文聞,道出了中關村創業大街“孵化明天”的精神內核。“不需要關係,不需要背景”,在這條200多米的街上,一批創新型孵化器,正為新一代創業者的勃勃雄心尋找安放之處。
天使基金+孵化器的混合體,2009年,在一家電子賣場裏,創新工場播下了創新型孵化器的種子。從政府辦孵化器到市場化創業社區,中關村始終走在孵化科技企業的最前沿。
“買一杯咖啡就能工作一天”,還能享受列印、複印、掃描諸多服務。2011年4月,蘇菂創建了“車庫咖啡”,讓一個個三四人的團隊,在此低門檻起步。一張辦公桌就可以註冊企業,水電費全免,上網費全免,贈送海量雲存儲空間,在36氪的“氪空間”提供的免費孵化區,已有42家企業“學成畢業”。
沒有一平方米物業資産,中關村三十余家創新型孵化器開啟了一個新紀元。不為了“頭頂的光環”而創業,不為了單純賺錢而創業,不為了“趕潮流”而創業,創新型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當孵化器建設還以蓋了多少樓為指標來衡量時,中關村不比孵化面積多少,不比房租收入多少,以“新服務”建起了一批幫助創業者圓夢的“夢工廠”。
創業是一條孤獨的崎嶇之路,創新型孵化器的出現,讓創業不再孤獨,讓創業者有了共同的精神家園,夢想和激情得以盡情揮灑。在這裡,創業者可以和投資人、藝術家、設計師、軟硬體高手、DIY達人等碰撞融合,追夢圓夢。車水馬龍的中關村大街,為硬體創業團隊提供專業化産品構建服務的北京創客空間,已成亞洲最大的創客集聚地。在企業上市之後,“學員”自動成為“導師”,亞傑商會的“搖籃計劃”中,從“坐搖籃”到“搖搖籃”成為慣例。在針對性的傳道、授業、解惑中,完美時空、聚美優品、蘭亭集勢等十余家企業,躍過了上市的“龍門”。
一群耀眼的“明日之星”,把科技、資本、市場等資源有效地組織起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創業圈”。“讓離市場最近的企業去改變去創造”,成千上萬個科技企業,恰是中國創新力的源頭活水,而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營造出了一種適合創業者生存和發展的“新生態”。
做站在浪尖上的時代弄潮兒,掀起中國科技創業的“新浪潮”;從概念到産品,從創意到企業,持續吸納擁有“新概念”的創業者;運用“開放+共用”的網際網路思維,在不拘一格中創造創業服務的“新模式”;創業不是為了生存,創業是為了實現夢想,成為傳播、弘揚“新文化”的新載體。喊著、唱著、跳著、攙扶著,新一代創業者在新一代孵化器裏,營造出中關村獨特的“創業生態系統”。
那些三四年即創造三四十億美金估值的創業明星激勵著他們,最近半年來頻頻傳出的上億美元VC投資的消息讓他們羨慕不已,但這不是他們的終極夢想。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存在,創新型孵化器的繁衍,傳遞著一個創業新時代的信號——一種自我價值實現的方式,一種心懷天下改變世界的方式。
(七)
肩負“轉型使命”,引領“創業中國”。
“英國用了58年、美國用了47年、日本用了34年使每人平均收入增加了一倍,而中國僅用10年就實現了。”英國《經濟學家》週刊指出了中國經濟的偉大成就。當前,中國經濟正在步入“新常態”,英國學者克裏斯·布拉莫爾認為,“中國的轉型之路,標誌著中國引領世界時代的真正開始”。
這樣一種轉型,需要原有經濟結構的調整,也需要新的經濟力量的成長。
中關村創業企業的發展,遠比任何宏大書寫更發人深思。2014年10月27日,英國風投公司Atomico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自2003年以來,在美國以外創立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公司最多集中在北京。今年2月,深圳證券交易所對外發佈了中關村股票指數。數據顯示,近年來中關村上市企業市值增幅跑贏了納斯達克。
“美國真正應該害怕中國什麼?”在結束了中關村的採訪後,《華盛頓郵報》記者這樣寫道,“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創業,才是中國未來的真正優勢所在。”從中關村訪問回到美國,著名創新大師史蒂夫·布蘭科感慨,“在全世界範圍內,我都看見過創業公司的聚集,但北京讓我震驚”。
一滴水映出太陽的光輝。一代代中關村創業者,他們是熱情的追夢者,是理想的踐行者,也是社會的探索者。在每一個時代,中關村企業都是中國科技創業的風向標。
轉變轉型轉軌,突圍突破突進。當各國走在轉型的十字路口,當工業4.0的呼聲振聾發聵,作為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示範者,中關村以風雲激蕩的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1+6”先行先試政策向全國推廣,創新創業“新四條”政策在自主示範區試行,圍繞鼓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支援設立適應科技企業特點和需求的保稅倉庫等開展新的探索,中關村肩負起中國轉型發展的“時代使命”。
持續打造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創業中心,持續産生前沿原創技術、時代性的創業公司和創業英雄,今年1月,中關村發起了一項名為“創業中國”的引領工程。讓每個有創業意願的人都擁有自主創業的空間,讓創新創造的血液在全社會自由流動,中關村將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引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
莽莽神州,創業興邦;巍巍中華,創新強國。在這個必須飛得更高更遠的時代裏,創新創業正讓更多普通人登上更大的舞臺,真正成為推動國家前進的新興力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