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位卑未敢忘憂國”

  • 發佈時間:2015-08-01 06:24:4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上海7月31日電 (記者孫麗萍) “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樑!”1934年的抗戰烽火中,一闋青春激昂的《畢業歌》從上海響起,唱遍了中國,在日軍鐵蹄蹂躪神州大地的時刻,激勵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共赴國難,共救危亡。

  八十年後,《畢業歌》的旋律依然沒有老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同名電視劇即將登上熒幕。而更多的生長于和平時代的年輕人也開始知曉這曲曾伴隨他們祖父祖母青春時代的勵志抗日名曲。

  很多人已經不知道,《畢業歌》其實是上世紀30年代左翼電影《桃李劫》中的一首插曲。影片《桃李劫》攝于1934年,是中國共産黨組織的左翼電影陣地——電通影片公司製作的第一部影片。

  該片描寫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影片開始時,伴隨著畢業歌的朗朗歌聲,一對新畢業的青年學生意氣風發,懷抱報效祖國的淩雲壯志走向社會。然而黑暗的社會現實卻讓他們四處碰壁,最終落得家破人亡。此時再度響起的《畢業歌》已成為動蕩不安、烽火連天的抗戰時代控訴社會黑暗吞噬青年的一支悲歌。

  作為一支電影插曲,飄逸、火熱又帶有一絲青春不羈的《畢業歌》甫一誕生,便風靡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傳唱度之高已經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而它對於激發當時中國各階層民眾的抗戰熱情也發揮了難以估量的“文藝力量”。

  “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是中外流行音樂的重鎮,但人們傳唱的大部分歌曲是花花草草、情情愛愛的靡靡之音,《畢業歌》創作出來,立刻令當時的社會精神為之振奮,受喜愛程度遠超電影本身,成為當時青年最喜愛的勵志歌曲。”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電影史專家石川説。

  生逢其時的《畢業歌》,也折射出在日軍逐漸加緊侵略中國步伐之時,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抗日溫度”。

  上海電影博物館很幸運地收藏和展出了集《桃李劫》導演、編劇、主演于一身的左翼電影人袁牧之的肖像照片。黑白照片中風神俊朗的電影人,定格了一個烽火連天的時代,也給今天的中國留下了一筆精神遺産。

  八十年後,《畢業歌》依然歌聲嘹亮,其中蘊涵的精神價值更是難以磨滅。“位卑未敢忘憂國,這是《畢業歌》中沒有説出卻餘音繞梁的一個聲音。”石川説,《桃李劫》和它的著名插曲《畢業歌》其中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它鼓勵每一個中國人把個人命運和國家聯繫在一起,不要老是想著自己,而是去奮發有為報效國家,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所以應該被一代代中國的年輕人傳唱下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