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生態資源“活”起來

  • 發佈時間:2015-08-01 02:35:2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白雪妍

  1964年3月3日,周恩來總理在雲南省昆明市海口林場親手種下了一株油橄欖樹,並由此催生了中國油橄欖産業的發展。而今,作為“全國十佳林場”的海口林場正在作為改革試點,開展先行先試,為下一步全面開展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積累經驗。“力爭用5年時間,通過盤活資源,探索實體化經營,實現林場生態效益明顯提升,實現‘以林養林’。”昆明市林業局局長曾令衡説。

  經營受限:捧著“金碗”找飯吃

  海口國有林場可謂歷經滄桑。據老場長馬元學介紹,上世紀50、60年代,國有林場是按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管理的,由中央財政下撥事業費;80年代初,國有林場事業費不斷核減,逐步成為差額撥款事業單位;90年代初,國有林場進一步轉為自收自支單位,扶持政策及企業的自主權和經濟政策都無法享受;90年代後期,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和國家對生態重要和脆弱地區森林資源實行的禁伐限伐政策轉變了國有林場的角色,主要任務轉為保護森林資源。2000年,市政府將海口林場確定為生態公益林場,2001年,林場再次轉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營造林和木材採伐等生産任務的減少直接導致富餘職工大量增加,林場發展陷入困境,職工‘吃不飽’成了大問題。國有林場雖為事業單位,卻陷入了‘不城不鄉、不工不農、不事不企’的尷尬處境,看似‘金飯碗’,卻只能‘找飯吃’。”馬元學説。

  昆明市林業局副局長張建坤解釋説:“按照收支兩條線的要求,海口林場經營性活動得到的錢上繳財政,然後按照80%的份額重新撥回林場,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但財政經費僅能滿足林場的人工經費,森林防火、植樹造林、人員培訓、林區道路建設、飲用水安全、電力設施改造、危舊房改造等缺乏資金,嚴重制約了國有林場的整體發展,也影響著林場職工工作的積極性。”

  先闖先試:分類經營找出路

  既要解決生態保護和建設的問題,又要兼顧林場職工的民生問題,海口林場開始探索改革的路子,在規劃中加入包括林下種植、養殖等産業發展的內容。

  國有林場既有公益林也有商品林。在海口林場四個林區總共6829.8公頃面積中,生態公益林地面積就佔到74.6%。海口林場的想法是,通過財政支援加大對生態公益林的投入,改善生態環境;在商品林方面,則根據市場需求,合理開展林下種養業和景觀業來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我們以科研項目的形式來推進試驗性林下種植。今年2月開始,在林場劃出40個管理區,全場職工自願報名參加並簽訂責任狀,平均每人管理200-400平方米不等,個人出力,單位出地,現在林場79名在職在崗員工中已經有39人加入,利用早晚下班時間,在用材林下種植黃芪、杜仲、續斷、當歸等中藥。”海口林場後勤管理中心主任尹建華向記者介紹,對於林場中的工程師、技術人員來講,林場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平臺,讓他們有機會有時間開展試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都有,職工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發展林下經濟的政策早就有,集體林地很早就已發展起來,但對於國有林場來講,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和困難在於沒有技術標準。”海口林場場長陳金龍説,“堅持生態導向、保護優先,始終是國有林場林區改革的第一原則。我們在商品林中進行林下種植試驗,必須要關注對生態的影響,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有無影響。”

  陳金龍説,對於生態影響的觀察往往需要3-5個物種生命週期,耗時長,科研成本高,一般的市場經營主體,往往不願意參加。國有林場願意從事這類基礎性科研,他們希望通過和高校、科研單位等進行合作,形成科研成果,得出技術標準,也以此推動國家鼓勵國有林場發展林下種植的政策。

  盤活資源:生態、科研、産業齊發展

  “現在國有林場改革的步伐在加快,有人提出,也許我們應該重走差額撥款的路子。但對於海口林場來講,隨著林場社會職能的增加,管護成本越來越高,差額撥款的路不一定走得遠,還是要盤活資源。”陳金龍説。

  海口林場地處昆明滇池西南岸螳螂川流域,距昆明市區40公里。整個林場植物種類有200余種,活立木總蓄積量達23550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0.54%。3座水庫坐落于兩山之間,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充足,是天然的“大氧吧”。

  從2008年開始,海口林場就開始著力打造昆明最具特色的公益性森林生態文化公園。

  “遊客來到林場,我們通過‘森林禁火’等溫馨提示來間接傳播生態文明,通過義務植樹等活動讓人們直接參與到生態文明的建設中,這種社會職能的發揮,更能體現出國有林場的價值。”陳金龍説。

  同時,林場也加大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引進智力和引進項目並舉,將林場作為更多學術機構的實習和科研基地,爭取生態建設、科研與産業等全方位發展。

  “國有林場改革必須統籌兼顧、因地制宜。要分析研究每個林場的問題,在政策制定、機制創新、發展模式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實行‘一場一策’,不斷創新,方能推動國有林場改革的不斷深入。”曾令衡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