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構築美麗的生態家園——國有林場和林區建設與發展綜述

  • 發佈時間:2015-03-20 17:47: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3月20日電(記者 劉羊旸)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基礎設施,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經過60多年的發展,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障人民生態福祉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其發展也陷入了困境。如今,一場“保生態、保民生”的改革將為其未來發展指明方向,使其在我國生態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成就:生態屏障、綠色奇跡

  曾經“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鬥,如今已是青山環繞、鬱鬱蔥蔥。知道它的人都稱之為——荒原變林海、沙漠成綠洲的“綠色奇跡”。不僅使當地生態狀況明顯改善,還為京津地區構築起一道綠色屏障。

  塞罕壩是我國4000余家國有林場之一,也是我國國有林場發展的典型代表。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加強生態建設、綠化祖國,由國家投資在國有宜林荒山荒地上建立了一批國有林場,專門從事營造林和森林管護。與此同時,為了加強森林資源利用,在東北、內蒙古等地區建立了87個國有林業局。

  目前,全國共有國有林場4855家,經營總面積佔國土面積的8%,其中林地面積8.7億畝,森林面積6.7億畝,森林蓄積量23.4億立方米,分別佔全國的19%、23%和17%。根據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重點國有林區經營總面積32.74萬平方公里。林地面積4.4億畝,森林面積3.9億畝,森林蓄積量25.99億立方米,分別佔全國的9.4%、12.5%和17.2%。

  國有林場大多分佈在江河兩岸、水庫周圍、風沙前線、黃土丘陵、石質山區等生態重點區域,國有林區大多分佈在東北、內蒙古高寒地區、西南高山峽谷區和西北生態脆弱區,構築了國土生態安全屏障的基本骨架。

  “由於國有林場、林區地處生態建設的最前沿,相當一部分林場林區成為我國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的中堅力量。”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總站長楊超説。

  國有林場、林區還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有1100多個國有林場以涵養水源的功能被納入到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有223個國有林場分佈在大型水庫周圍,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也是國家重要江河的源頭。

  在國有林場和林區,還有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包括從熱帶到寒溫帶等多種氣候帶,以及森林、草原、濕地和沙漠等多種自然生態系統,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國有林場憑藉其優美景色,成為百姓休閒遊憩、度假養生的場所。黃山、泰山、九寨溝、張家界等許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歷史文化遺産都坐落在國有林場內。國有林區則是我國傳統的木材産區,為新中國的建立、發展和原始積累作出了重要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廣大國有林場、林區幹部職工為了國家生態建設,紮根基層,艱苦創業,孕育了“塞罕壩精神”“原山精神”等林業精神的代表,涌現出了一批英模人物。

  ?困境:資源危機、經濟危困

  60多年來,國有林場、林區取得了輝煌成就。但是,受到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影響,其發展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

  林場職工生活貧困化,且社保不健全的問題突出。據統計,2013年國有林場在職職工每人平均收入1.8萬元,僅為全國城鎮職工收入的35.3%。全國國有林場已累計拖欠職工工資70億元,拖欠退休金13億元。全國還分別有10.8萬和14.7萬國有林場在職職工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

  “長期以來,國有林場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不城不鄉、不工不農、不事不企。各級政府對國有林場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援和投資渠道,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嚴重。”楊超説,目前,有486個林場場部不通公路,170個不通電,575個不通電話,1575個存在飲水安全和吃水困難,林區民生問題突出。

  特別是,在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後,為解決生存問題,絕大部分國有林場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經濟效益上,無法集中力量到森林資源保護和培育上來,森林結構和品質得不到有效提高。

  此外,許多地方國有林場還陸續出現了林地被侵佔的現象,一些城郊型的國有林場林地被改為建設用地的現象比較普遍,嚴重威脅林場可持續發展。

  與國有林場一樣,國有林區也陷入“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狀況:職工社會保障水準低、收入低。自然生態系統嚴重退化,與開發初期相比,大興安嶺林區林緣向北退縮了140多公里,濕地面積減少了一半以上。森林品質全面下降,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現有森林資源以中幼林為主,佔森林面積的62%,平均每公頃森林蓄積量為93立方米,大大低於當地未開發原始林區200至400立方米的水準。

  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月華説,森工企業既是森林資源的實際管理監督者,又是資源的經營利用者,同時又缺乏必要的監管,企業往往為滿足短期利益,超限額採伐屢禁不止,使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受到嚴重破壞。

  ?改革:保生態、保民生

  創辦于1956年的浙江省武義縣林場,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財政體制改革,林場由全額撥款改為自收自支,缺少了政策、資金的支援,林場發展每況愈下,大批職工不得不另謀出路,也沒有精力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和培育。

  “2014年底,借助國有林場改革的東風,縣政府將我場的經費開支列入財政預算,徹底解決了我場的資金瓶頸,為全體職工的生存解除了後顧之憂,職工每人平均年收入從2012年前8000余元提高到現在的8萬餘元,收入增加了10倍,使我們可以一心一意地保護好這片珍貴的森林資源,為國家守住這片綠水青山。”武義縣林場場長張秀岳説。

  為切實解決國有林場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充分釋放國有林場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障人民生態福祉中的巨大潛力,我國開始積極探索國有林場改革。2013年8月,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湖南和甘肅等7省開展了國有林場改革試點。

  截至目前,各地試點工作有序開展,成效初顯:江西、浙江、甘肅、山東、河北試點地區國有林場已絕大部分界定為公益服務事業單位,納入財政預算管理。職工社保參保率大幅提升,試點地區在職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參保率達到99%,分別比改革前提高了15個和29個百分點。

  同時,試點地區國有林場基本剝離了林場辦社會職能;林場基礎設施條件有所改善;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不斷加強。由於明確了事業單位屬性,試點林場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森林資源培育和保護上來。試點林場2014年造林面積比2012年增加65萬畝,森林撫育面積增加120萬畝。

  “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積累的寶貴經驗為制定《國有林場改革方案》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參考。”楊超説。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表示,國有林場和林區改革堅持“保生態、保民生”兩條底線。

  “新的改革方案無疑為國有林場、林區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通過完善和創新機制,使這部分珍貴的國有森林資源在我國林業生態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淄博原山林場場長孫建博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