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消費積分折換養老金 你願意嘗試嗎?

  • 發佈時間:2015-07-31 16:14:55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老齡社會加速襲來的時候,能否給自己存一份豐厚的養老錢?

  這已經成為每個人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可以預見的是,在不遠的將來,少子化則會讓家庭養老挑戰更大,個人的養老積累會成為決定老年人生活水準的關鍵因素。

  每個人必須從年輕時開始就多渠道地為養老作準備。這也需要政府出臺相應措施,鼓勵更多的民間機構、金融機構加入到專業化的養老金管理中。

  消費養老金合格計劃是民間力量探索積累個人養老金的一次嘗試。個人通過參加消費養老金合格計劃,將零散分佈的銀行卡積分、通訊積分、里程積分、線上電商積分、線下商戶(如百貨公司、超市、餐飲連鎖等)積分等轉換為個人的消費養老金,進行基金制養老金積累。

  雖然這些積分能夠折算出的養老金是小錢,但積分會伴隨消費者一生的消費行為。消費養老計劃將原本大量猶如“雞肋”的消費積分、返利、折扣轉化為每個人都直觀可見的額外養老金,並且利用貨幣基金産生複利收益,在退休年齡到達到後一次性領取。

  消費養老金合格計劃本質上是一種小型的個人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根據用戶自願的原則,借鑒企業年金嚴格而科學的管理制度,由國內一線的基金公司,銀行擔任受託人,投資人和賬戶管理人,其目的是開闢養老金的新來源,解決用戶碎片化的利益。

  在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的楊燕綏看來,對於剛剛起步的消費養老金合格計劃,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風險,但它是難能可貴的。因為基本養老保險過高的費率不僅擠佔了企業為員工提供更多養老保障的空間,也擠佔了民眾個人為自己進行養老儲蓄的空間。民間只能尋找像消費積分這類“夾縫”來進行養老積累的探索。

  在過去20年間,“基本養老+企業年金+個人儲蓄”這一世界銀行所建議的“三支柱”模式,已發展成為基本養老金保險一家獨大的局面。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政府接受世界銀行的建議建立起“社會統籌+個人賬戶”的養老保險體系,當時已經預感到在未來老齡化加劇的情況下,個人賬戶積累對緩解養老危機的重要性。

  直到今天,城鎮參保者每月工資的8%都會納入到個人賬戶。但由於歷史原因,這筆本來是存給未來的錢成為一種賬面的存在,實際用於向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本質上回歸了現收現付制度。到2014年,個人賬戶空賬已經超過3萬億。

  8%不是一個小數目,等於參保者把一年中一個月的工資交給了養老保險基金,參保者所上交本來是一筆長期儲蓄能夠産生複利的資金,如今卻由於錢“並不存在”,政府只能按照一年期的存款利率記賬,實際上卻沒有達到為未來儲蓄養老金的目的。

  個人養老積累不足的局面必須儘快加以改變。

  很多先期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的發達國家經驗表明,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以未來彌補養老金不足的必備之舉。在一些建立個人養老賬戶的國家中,年輕人每繳納100元養老金稅費,會有60~70元進入個人賬戶,再加上國家稅收減免、僱主配款和投資收益等收入,年輕人有了看得見的實惠。

  楊燕綏説,只有制度有了足夠的吸引力,年輕人才願意繳納養老金稅費。否則,一旦年輕人對養老金計劃信心不足,大量選擇非正規就業,必然會加大未備而老狀況。

  個人在養老上的資金積累是中國實現“未備而老”到“有備而老”的關鍵,政府、企業和個人,官方和民間都應該發揮各自的作用,開發出更多像消費養老金合格計劃這類規範的養老産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