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長江城市群新型城鎮化的重點

  • 發佈時間:2015-07-30 06:28:2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長江中游城市群涵蓋了我國“兩型社會”建設的試驗區和重要的生態經濟區,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在經濟新常態下,加快長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鎮化事關我國結構調整、人民生活改善、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前,以武漢、長沙、南昌為中心的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發展迅速,城鎮化水準大幅提升。但受原有城鎮化模式、路徑等的影響,長江中游城市群城鎮化進程中依然面臨著農業資源保護與開發、生態文明建設、城鎮體系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體制機制創新等現實問題。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鎮化,根本在於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重點在於將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鎮化進程,加快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完善城市體系和功能提升,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體制機制創新,實現生産、生活和生態三大空間的優化。

  一是注重城鎮化進程中農業資源的保護,實現同步協調發展。城鎮化的過程會不同程度地擠佔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資源,農業發展面臨著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農村空心化等諸多挑戰。長江中游城市群農業資源優勢明顯,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産基地,關係到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的有效供給。因此,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鎮化進程,應切實保護農業資源,走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道路。一方面要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農業資源保護的相關制度。創新耕地保護方式,深化農村土地整治,完善糧食主産區的利益補償機制,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

  二是注重城鎮化進程中生態文明的建設,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城鎮化進程中面臨著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的問題,既體現為城市的無序開發、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也體現為城市的過度開發與生態産品供給匱乏。有序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城鎮化,應立足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鎮化的全過程。首先,增強城鎮化過程中城鄉生態産品的供給能力。其次,控制城鎮化進程中城鄉空間開發強度。大力提高城鎮土地利用率、城鎮建成區人口密度,統籌新增建設用地和存量調控。留足城鄉合理的農業用地和生態用地,形成與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城市居住空間、農業發展空間、生態安全空間。第三,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保障。健全新型城鎮化評價體系中的獎懲機制,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三是注重城鎮化進程中城鎮體系格局的完善,實現國土空間優化開發。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鎮化,既需要優化宏觀空間佈局,也需要完善城市微觀空間治理。一方面,優化城市群空間結構,增強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城市群由單中心向多中心轉變,促進若干省際毗鄰中心城市的組團發展,加快沿江、沿鐵路城鎮帶的建設,加快大中小城市的資源要素整合;另一方面,加快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增強城鎮的引領帶動作用,促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鼓勵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

  四是注重城鎮化進程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實現,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新型城鎮化的本質在於實現“人的城鎮化”。因此,要加強城鎮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品生産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提高市政設施供給能力和服務水準;完善以社區服務站為主體的社區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提高農業轉移人口所在社區的就業、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完善制約城鄉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戶籍、社會保障等制度,解決和消除農村和城鎮之間公共服務制度的不銜接問題,形成公共服務資源區域配置與人口集聚規模相一致的格局。

  五是注重城鎮化進程中體制機制的創新,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推進新型城鎮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要發揮政府在完善制度環境、建設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加強社會治理等方面的職能。一方面,發揮城鎮化進程中市場的主導作用,以市場的力量引導資源要素流動和集聚,促進經濟活動和人口向産業基礎較好、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具有較強承載能力的城鎮集聚;另一方面,發揮城鎮化進程中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快戶籍制度、土地制度、財稅體制、融資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建設服務型政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