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方合力 釋放險資市場化改革紅利

  • 發佈時間:2015-07-30 00:31:5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2年以來,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政策的市場化改革,引導險企進入大資管時代。根據有關方面測算,保險資金規模未來20年內將達74萬億元。

  業內專家建議,政府部門應提供平臺和政策,切實轉變監管方式,保險企業則要練好“內功”,提高投資管理能力。各方合力釋放險資運用的市場化改革紅利。

  記者在多地採訪了解到,保險資金投資運用放開後潛伏多重風險,值得警惕。首先,債券市場信用風險積聚。隨著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利率大幅攀升,城投債收益率近來也呈現高企態勢,高利率環境對實體經濟衝擊較大,債券市場信用風險不斷累積。

  第二,存在地方融資平颱風險。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基礎設施項目的主要投融資主體,從審計結果看,地方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結構性風險不容忽視。基礎設施投資計劃雖然採取了一定擔保措施,防範風險的壓力依舊很大。

  中部一家保險企業分公司總經理表示,部分地方政府契約精神和信用意識較為淡薄,還款意願較低,“擔心一旦換了新領導有借無還。”

  此外,險資運用還面臨著保險企業資産管理能力相對滯後的風險。上述負責人表示,很多保險資産管理機構,在人才、制度及運作機制上還處於基礎設施建設階段,難以充分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能力的局限意味著難以生産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産品,比如,在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上拼價格,利用‘低價’來獲取競爭優勢。”

  同時,部分企業險資在對接地方實體經濟上也遇到了困難。安徽保監局統計研究處副處長陳燕翔表示,安徽正在考慮建設保險資金對接地方項目長效機制,保險資金運用項目投資方存在投資與需求資訊不暢通、不銜接問題。“全國多地都有銀企對接會,許多好項目都被銀行選走,安徽雖然針對保險資金也舉辦過對接會,但一年一次畢竟效果有限。”

  泰康養老保險江西分公司總經理吳志遠説,目前江西省屬五個醫院都在建設新醫院,資金存在需求,但與醫院接觸後,發現其對保險資金的介入沒有太大興趣,“説是可以引進社會資本,但到底引進誰的資本,醫院還是要聽政府的,如果地方政府沒有配套政策支援,保險資金參與難度很大。”

  業內專家建議,政府部門應提供平臺和政策,為險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條件,同時切實轉變監管方式,在“放開前端、管住後端”上下功夫,提高監管能力;保險企業應練好“內功”,提高投資管理能力。

  政府部門方面,首先應加快推出險資運用相應配套政策。中國人壽董事長楊明生表示,要更好地發揮保險資金在服務經濟轉型升級、促進養老醫療等領域的積極作用,需要在財政、稅收、土地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制定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的相關政策,為保險資金支援實體經濟打開更廣闊的空間。

  二是加強建設行業徵信體系。目前,保監會正在探索建立保險資産交易流通機制,依託該機制,運用新技術、新手段等,可以打通保險資金與包括中小微企業在內的實體經濟等之間的直接投融資渠道,更好地服務經濟轉型升級。

  三是轉變監管方式,提高監管能力。上述監管部門負責人表示,監管方面還將繼續推動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切實減少行政審批,著力轉變監管方式,堅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充分運用各種監管工具,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逐步實現“監管者”的角色定位。

  保險企業機構也應提高投資管理能力。專家建議,險企應加快投資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動保險公司建立現代投資治理架構,引入專業投資方法,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加大投資管理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進一步提升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專業化水準,逐步縮小保險資管與信託等其他同業在非標投資業務領域的差距;推動投資管理工具專業化。研究新型金融工具的使用,進行更加主動、精細的管理,如通過量化工具、衍生工具構建絕對收益組合等。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保險業發展新形態調研小分隊集體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