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四大報齊發文:理性看待A股 市場走牛需要信心

  • 發佈時間:2015-07-28 16:04: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證券報:二次探底 夯實基礎

  受多重因素影響,本週首個交易日A股再現重挫。上證綜指失守3800點,以近8.5%的幅度創下8年多最大單日跌幅。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跌幅逾7%。不計算ST個股和未股改股,兩市跌停個股約1800隻。

  分析人士指出,市場連續上漲後的調整實屬正常,目前,市場信心逐漸恢復。

  再現普跌

  在4000點平臺盤桓數日後,週一上證綜指小幅低開後震蕩回落,午後跌幅逐步擴大,尾盤出現一波快速跳水,最低下探至3720.44點,收報3725.56點,下跌8.48%。深成指下跌7.59%,中小板指數下跌7.76%,創業板指數下跌7.40%。

  行業板塊方面,28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全線盡墨,申萬輕工製造、休閒服務和綜合指數跌幅相對較小,分別為5.63%、5.93%和5.99%;申萬非銀金融、建築裝飾和國防軍工指數跌幅居前,分別為9.62%、8.90%和8.72%。

  個股方面,正常交易的2251隻股票中,僅有77隻股票上漲,佔比僅為3%,其中25隻股票漲停;在下跌的2172隻股票中,2077隻股票跌幅超過5%,1915隻股票跌幅超過9%。

  股指期貨方面,三大期指早盤維持低位震蕩,下午快速下挫,多頭幾乎未做過多抵抗。在中證500期指跌停之後,滬深300期指和上證50期指也直逼跌停板。截至收盤,滬深300期指主力合約IF1508報3647.8點,下跌10%;上證50期指主力合約IH1508報2435點,下跌8.79%;中證500期指主力合約IC1507報7341.4點,下跌10%。三大期指成交量出現萎縮。滬深300期指總成交量為181.4萬手,較上一交易日減少20.1萬手;上證50期指總成交量為28萬手,較上一交易日減少6707手;中證500期指總成交量為16.4萬手,較上一交易日減少36976手。

  港股方面,恒生指數再度下破年線,下跌3.09%。恒生國企指數下跌3.84%。

  二次探底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機構人士表示,不能説本輪反彈已結束,短期不必過分恐慌。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表示,整個公募倉位和絕對收益投資者倉位還不算高。中期看,A股資金供需平衡、估值體系和市場信心需要重建。操作策略上,在沒有太明確賺錢機會和新的龍頭板塊誕生前提下,投資者需要維持較中性的態度和相對謹慎的操作,可重點關注證金公司的維穩舉措、美聯儲加息。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嘉禾表示,銀行、保險等藍籌品種下跌反而為投資者佈局提供了機會;對創業板和中小板中估值過高的股票,投資者需要回避。同時,香港市場相對於A股市場估值低很多,投資者可以尋找一些不錯的品種。

  南京證券研究所所長周旭表示,從宏觀層面看,市場對CPI下半年可能走高從而影響貨幣政策的走向有所擔憂;從市場層面看,目前中小盤估值較高,市場稍有波動就會演變成踩踏;此外,週邊市場受美國加息預期影響出現調整,也對A股市場産生不利影響。預計短期大盤將二次探底,應密切關注政策面變化,並觀察前期位置的支撐力度。

   上海證券報:理性看待昨日股市暴跌

  昨日A股市場出現大幅下挫,上證綜指下跌8.48%,深證成指下跌7.59%,創業板指數下跌7.4%。造成股指重挫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對此應當理性看待。當前我國經濟總體穩中趨好的態勢沒有改變,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鬆緊適度,前期市場面臨的資金杠桿風險已得到相當程度的釋放,管理層將穩定、修復、建設市場有機結合的目標也十分明確。A股市場穩定發展的趨勢並不會因為單日深幅下跌而改變,對此各界應有充足信心。

  9日以來截至上週五,A股市場已經累積了一定程度的漲幅,其中上證綜指上漲16.1%,深證成指上漲22.4%,創業板指上漲22.6%,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分別上漲14.0%和27.6%。此間,累積漲幅在50%以上的股票達到750余只。這種漲幅下,市場客觀面臨較大的獲利回吐壓力,在調整過程中投資行為的短期化導致了跌幅放大。

  與此同時,近日國際股票市場及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加大,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市場,巴西、俄羅斯、南非等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市場,一些亞洲國家市場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挫。香港市場也出現下跌,昨日恒生指數收跌3.09%、恒生國企指數下跌3.84%,恒生紅籌指數下跌4.65%,這也對A股市場帶來了不利影響。

  但從宏觀經濟基本面來看,我國經濟總體穩中趨好的態勢沒有改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雖同比下降,但降幅已比1到5月收窄。上半年我國GDP同比7%的增長目標已經實現,下半年經濟同比下行壓力會比上半年小,實現保證7%以上的增長是較有把握的。

  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傳統産業逐步整合,新興産業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就業形勢較好,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GDP增速,經濟發展的活力正在增強,這均表明我國經濟的潛力、韌性很大,完全具備在今後一段時間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條件。

  近一段時間以來,豬肉價格大幅走高,市場擔心這可能導致CPI回升,進而促使貨幣政策轉向。需要明確的是,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發展要求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進一步加力、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也將繼續保持鬆緊適度,並更加注重預調、微調,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市場資金將繼續保持總體充裕,貨幣政策的趨勢也不會改變。

  針對市場上關於“國家隊”已經撤出的傳言,監管部門明確表示證金公司並未退出,並將擇機增持,繼續發揮好穩定市場的職能,證監會也將繼續把穩定市場、穩定人心、防範系統性風險作為工作目標,全力做好相關工作。

  事實上,現階段管理層對於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的發展目標十分明確,就是要把穩定市場、修復市場、建設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逐步修復、建設市場,在修復、建設市場的過程當中確保市場穩定。

  而從市場自身運作的角度出發,鋻於前期深幅調整的過程中,A股市場資金杠桿已有效降低、流動性危機實質性緩解,市場風險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釋放,未來股市不會再現斷崖式、螺旋式下跌,國家也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再度發生。

  在修復功能、回歸常態的過程中,市場總會經歷一些波折,投資者的心態也會起伏變化,但在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大背景下,A股市場長期向好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對單日大跌投資者也應該理性看待,既無需驚慌,更不應盲目追漲殺跌,而是應在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理性地做出投資判斷。

  證券時報:資金基礎依然堅實 市場走牛需要信心

  今年以來,A股市場跌宕起伏,大牛市瞬間變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暴跌。儘管政府出手遏止了股市快速下跌的趨勢,但市場信心恢復艱難。筆者認為,目前,支撐中長期牛市的基礎性因素並未實質性改變。從資金角度看,A股市場仍有望繼續上漲。

  寬鬆的貨幣環境是股市上漲主動力。一是流動性市場巨大。2014年7月以來,央行多次實施了降息、降準、向抵押補充貸款操作(PSL)、再貸款等準量化寬鬆措施,給市場注入3萬多億元的流動性。央行取消了商業銀行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比例不超過75%的規定,至少可釋放萬億元的流動性。這使貨幣存量高速增長,市場流動性極大豐富,市場利率明顯下行,社會融資成本大降,通縮風險緩解,資産價值和價格得以提升,推動股市踏上牛程。二是央行下發了2萬多億元的債務置換額度,支援債務置換,減少貨幣耗損,優化地方政府的資産負債表,強化貨幣政策的實際效用。截至6月末,地方政府債券實際發行8324億。三是房地産投資增速銳減(除京滬深外),傳統行業資金需求持續下降,新興産業對資金需求有限,企業借貸意願不強,社會資金閒置和投資壓抑嚴重。股市吸收了大量資金,使部分資金流向了“網際網路+”相關的實體經濟。

  居民正在將投資股票等權益類資産作為財富配置的重要途徑。一是股票賬戶快速增加。截至6月末A股股票賬戶開戶2.28億戶,是2014年全年的5倍。其中,有效賬戶從去年末的1.42億戶增到1.88億戶;活躍賬戶從77%提升至80%,比例明顯增加。期末持有A股的投資者9000多萬戶。二是截至7月10日,證券交易結算資金總額3.30萬億元,銀證及銀衍轉賬入市3.96萬億,相當於全年M2增量的四分之一。三是個人投資者賬戶多。90%以上股票賬戶持股市值在50萬元以下。個人投資者公募基金賬戶近5億戶,同比增長43.5%;84%的賬戶資産低於5萬元,投資者2.2億人。四是部分短期消費貸款和住戶人民幣存款資金大部分轉移進入了股市。五是我國居民個人金融資産佔財富的比例將會由目前的約15%增至30%以上,將為資本市場持續提供大量資金。

  融資融券等杠桿資金大規模高速發展。融資融券是股市資金來源和交易機制方面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突破,是股市資金的重要來源。截至2015年6月末,兩融餘額20493億元同比增加4倍;滬深信用交易賬戶376.1萬戶,同比增加1倍多;保證金融資1.8萬億元,增長3倍多。去年以來,約有2萬億元的銀行理財資金通過傘形信託與結構化信託及P2P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等渠道入市(申萬宏源證券測算,民間配資約1萬億~1.5萬億)。從中長期看,隨著股市更加國際化和成熟,證券業杠桿率會不斷提高(我國證券業的杠桿率遠低於商業銀行的12.5倍及國際同業的6倍),場內融資會更多(中銀國際測算,2015年融資融券餘額上限4.9萬億元),場外配資將逐步減少。隨著證券公司短期債及融資融券收益權資産證券化等融資渠道及商業銀行獲得證券牌照等業務的開展,將為市場提供大量中長期資金。

  機構投資者大規模入場。一是基金持續擴容。截至6月3日,今年新成立公募基金344隻,募資8524億元,是2014年的2倍。共有477隻股票及相關基金募資13560億元,其中約6000多億元進入二級市場。截至5月22日累計基金賬戶6475.63萬戶。若按居民存款53.8萬億元的30%搬入股市計算,公募基金還有9萬億元的增長空間。二是證券投資類信託持續增加。2014年67家信託公司約2萬億元入市。今年二季度發行證券投資類信託産品約2000億~3000億元(用益信託網)。另外,房地産信託投資基金封閉式基金、封閉式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等證券投資類信託數量和規模持續增加。三是2014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6萬億元,理論上1.05萬億元可入市,實際約6000億元可入市。四是大量産業資本入市。截至7月10日,有700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了股份增持及回購計劃。6月份有232家上市公司的股東增持市值161.18億元,比5月份增加78.24億元,增幅94.33%,為年內單月最高。數百家企業實施了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7月份81家公司發佈員工持股計劃,金額150多億元)。天堂矽谷與合眾思壯等很多企業設立了並購基金。五是其他資金進入。中國證券金融股份公司增資至1000億元,21家證券公司出1200億元投資藍籌股。若以20%計,保險資金會有5000多億元入市。

  境外資金正在持續進入。截至6月29日,外管局累計批准QFII額度755.42億美元;RQFII額度3827億元、QDII額度899.93億美元(5月29日)。截至5月7日滬股通已用1322億元,到6月5日港股通使用1000億元;深港通、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推出將會帶來巨大資金。富時(FTSE) 擬推出包括A股在內的兩個新興市場指數,可新增800億到5000億美元;Vanguard集團已決定將A股加入其新興市場股指基金,權重為5.6%;將來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帶來1370億美元~3490億美元。隨著對外國居民投資中國市場限制的減少,境內外股市互聯互通擴大,會有更多的海外資金直接進入A股市場。

  綜上所述,通過拉動股市,將巨大的社會儲蓄轉化為有效投資和有效內需是新常態下促進增長和轉型的重要途徑。寬鬆貨幣政策、融資融券、居民資産配置向權益類資産傾斜、産業資本進入及海外資金流入等因素使股市資金來源空前多樣、規模空前宏大,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動力空前強勁,大量新增資金仍會源源不斷入市, 促進A股市場將與實體經濟相互交融、健康發展。

   證券日報:滬指跌逾8% 適當關注成長業績被錯殺品種

  兩因素打壓A股

  《證券日報》記者:週一滬深兩市低開低走,尾盤大幅跳水,上證指數報收3725.56點,跌幅為8.48%,創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請問,昨日大盤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英大證券:昨日大盤下跌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第一,市場方面,部分股票估值過高導致大盤下行。第二,盤面上,大盤受雙向交易影響,做空與做多機制影響大盤走勢。而這次與之前的暴跌不同。經過第一輪反彈,國家隊已經完成維穩的主要任務,即恢復市場的流動性,多數股票復牌,上月底股指期貨順利交割。對於這次的暴跌,國家隊已經有充足的準備,而且,投資者的抗跌能力也較強。另外,從這次的下跌點位與股市存在的杠桿指標可發現,此次不易出現較大的恐慌性拋售。

  天信投資:昨日,滬深兩市四大指數紛紛大幅低開低走。其中,滬指不僅跌破4000點整數大關,同時相繼跌破3900點以及3800點兩大重要的整數關口支撐,一根長陰接連跌破5日均線、10日均線以及20日均線等多條均線的支撐,截至收盤兩市超過1800隻個股跌停。

  從消息面來看,昨日市場的暴跌主要是受外界的因素影響:首先,週邊暴跌,A股很難獨善其身。受美國加息預期的影響,歐美股指全線下跌,而亞太股市同樣是慘澹收場。A股作為世界第二大證券市場,已經很好的融入了全球金融領域,週邊的暴跌,必然會導致A股市場的跟跌。其次,IMF施壓中國的維穩政策。IMF敦促中國退出維穩措施,在市場信心未完全恢復下,IMF的敦促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做多動能。第三,從市場自身的角度來看,在本輪的反彈中,雖然滬指一度站上4000點整數大關,但是根基並不穩固。最近市場漲勢太快,個股漲幅又太高,必然導致市場存在一定的獲利回吐壓力。不過在牛市的過程中,大面積的下跌都是正常現象,只要不是持續下跌,就不會存在如前期多殺多的情況。3600點是券商兩融的生命線,目前的點位離3600點已經不遠,所以連續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建議投資者趁本次下跌繼續低吸。

  3700點或是關鍵支撐位

  《證券日報》記者:週一,滬指低開低走,早盤大幅低開後震蕩走弱,午後出現快速跳水,先後失守4000點、3900點和3800點三個點位,兩市量能有所萎縮。請問,從技術面的角度來看,後市將如何演繹?

  廣州萬隆:昨日大盤創出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如此大幅下跌意味著什麼呢?大盤前期暴跌,不到20個交易日便下跌了30%,其下跌趨勢無疑是巨大的,這直接改變了前期瘋牛走勢。近期,大盤從3373點反彈到4200點附近,其幅度超過20%,且反彈時間上也有13個交易日,時間與空間反彈基本到位。在消息面沒有更大利好,美聯儲加息預期又升溫下,自然引發了資金大幅撤離。這意味著週一大盤的一陰吞六陽,釋放了股指二次探底正式開啟的重磅危險信號。

  天信投資:技術面上,滬指昨日大幅下跌345.35點,大盤已經跌破20日均線,中期走勢遭到嚴重破壞。那麼,經過近2個交易日的大幅下挫,短期需要積極關注3700點的支撐,預計後市區間震蕩的走勢是大概率事件,近期重點關注3700點-4000點的區間整理。對於後市的走勢,雖然難言樂觀,但也沒有必要過分悲觀,大盤當前所運作的區域還是相對的底部區域,支撐力度還是比較強的。當然,如果一旦跌破3700點,就要規避深跌的風險,因此,今日的走勢尤為關鍵,需要認真應對。

  關注成長+業績品種

  《證券日報》記者:從盤面上看,昨日央企改革、土壤修復、安防、三線地産、外貿等板塊抗跌性較強,而此前漲勢不俗的券商、保險、交通設施、煤炭石油等板塊跌幅居前。請問,近期投資者應如何操作?

  天信投資:操作策略上,在劇烈震蕩的市場中,成長+業績的品種仍然是操作的首選。因此,對於高市盈率,無業績支撐的個股敬而遠之為宜,行情走勢不穩的背景下,投資者必須提高風險意識,將風險控制擺在首要的位置。

  華訊投資:操作上,建議投資者需保持謹慎態度,倉位控制在半倉左右為宜,同時積極調整持倉結構,一方面,從業績角度出發,可趁本輪反彈的過程中及時減持缺乏業績支撐的品種,同時重點配置半年報業績增長明確醫藥、環保等板塊;另一方面,逢低以長線思維分批佈局生物、智慧機器等新興産業品種。(綜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