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方向之爭折射彩電發展陷入“迷茫”

  • 發佈時間:2015-07-28 09:17: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企業之間通過競品“揭短”、在技術研發上相互“吐槽”的行為在彩電業已屢見不鮮,而各種方向之爭其實也折射出中國彩電産業目前陷入了“認不清發展道路”的迷茫之中。

  電視外觀掀曲薄之爭

  自從CRT時代更疊至平板時代後,彩電産業便幻化出一個紛爭的行業景象,不同的企業開始懷擁不同的技術方向翩翩起舞,而這一次的焦點是曲薄之爭。

  在前不久舉行的2015年數字電視産業發展大會上,針對“曲面”和“超薄”的未來前景,TCL、創維、康佳、海信、夏普等彩電巨頭各有自己的判斷。

  “TCL會堅決做曲面電視”,TCL多媒體中國區銷售公司副總經理胡學軍認為,在TCL以及三星、海信等企業的聯手推動下,曲面電視已經全面爆發,今年將成為曲面電視大普及真正的元年。“這主要是基於曲面電視技術已經進入成熟發展階段,具備了大規模普及的基礎;曲面電視價格逐步親民化,瓶頸被打破,同時用戶認可度持續提升。”

  據了解,眾多彩電企業將螢幕“變彎”是從2014年開始的,而三星、TCL、海信、長虹、東芝等主流彩電製造企業都陸續推出了自己的曲面電視産品。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産品調查辦公室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已有超過9個品牌40多款曲面電視在售,以55英寸以上為主,多數具備4K超高清顯示。

  業內普遍認為,曲面電視之所以被導入市場,主要的訴求在於造型的新穎以及畫面臨場感的提升。根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賽西實驗室測試數據顯示,採用曲率4000R的曲面液晶顯示面板的電視比平面電視亮度均勻性提升13%,對比度提升44.6%,失真率改善提升63%。因而一定範圍內,電視螢幕越彎,觀看者能得到更真實的臨場感。

  “電視螢幕越彎,觀看者越能得到更真實的身臨其境感。”三星SDC産品企劃總監沈鵬表示,曲面結構能在有限空間獲得更大顯示面積,因此觀看視角更廣。

  但也有彩電廠商並不認同這一觀點。創維集團彩電事業部總裁劉棠枝就表示,“我們寧願做‘薄’也不會做‘曲’”。他説,“曲面LED電視不僅增加了材料、運輸等産品成本,還給用戶帶來負擔,降低了消費者的體驗。”

  創維方面更是聲稱,上游液晶面板出廠本來是平面的,只是被廠家人為掰彎,而且不管把曲面電視的臨場環繞感説得如何天花亂墜,也不可能比得上電影院的效果。“我們覺得曲面就是螢幕形狀不一樣而已,而且看起來有放大鏡的效果,整個畫面並不好。”另外,曲面電視在工藝上直面硬性烤彎易爆屏,容易大面積漏光;亮度只有兩邊較亮,視角度小于76度,只適合單人觀看。

  彩電業熱衷概念炒作

  曲面電視生産廠家説,彎得好,時尚潮流又洋氣;超薄電視生産廠家則認為,薄得好,簡約輕巧又省……各個廠家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但對消費者來説,到底是選曲面還是超薄?這是個很糾結的問題。

  事實上,除了曲薄之分,消費者在選購彩電時,還面臨OLED、ULED、GLED、QLED等各種顯示技術概念的困擾。

  説起電視,目前人們最熟悉的就是LED,而對OLED也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儘管被業界公認為下一代主流顯示技術,但OLED目前還處在産業初始期,無法大規模量産,市場上出現的一些産品價格也貴得驚人。

  在OLED還難以大規模量産的前提下,一些電視廠商便開始了概念炒作,大打“技術”牌。比如近兩年來出現的ULED電視。

  劉衛東是海信集團的資深科學家,也是ULED項目的技術帶頭人,他表示, ULED最根本的技術在於對背光技術的優化。ULED是Ultra LED的縮寫,ULED就是通過額外的電路和演算法對LED電視的背光部分進行了優化。簡單來説,優化主要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對背光進行了分區塊設置,二是對單區塊最大亮度進行了提升。比如將螢幕分為240個區塊,每個區塊都能獨立控制背光亮度,因此色彩就會比普通LED顯得更艷麗,而每個區塊的最大亮度可以達到550尼特,因此對比度可以做到百萬比一的級別。

  ULED技術顯然有效提升了顯示效果,但創維卻跳出來大喊,自家的GLED要比ULED更加出色。

  GLED全稱Geek LED,又稱極客網際網路電視,是由創維自主研發的全新一代LED電視,採用4色4K+技術,配備首款具備國內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智慧電視處理器。在顯示技術方面,創維稱GLED較以往的LED有了突破性改變,畫質可媲美甚至超越OLED。

  正當OLED和ULED電視喋喋不休爭論時,TCL站出來説,自己研發出的QLED電視比OLED更有優勢。

  據了解,QLED稱之為量子點技術,量子點是一些我們用肉眼無法看到的、極其微小的半導體奈米晶體;而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的奈米技術螢幕更為明亮,但消耗較少的能量;相比OLED,OLED能效更高,製造成本更低。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認為,QLED電視技術是有可能取代OLED的潛在技術,一方面是其性能不輸OLED産品;另一方面是對於它的價格大大低於OLED産品。

  中國企業戰略陷入迷茫

  中國彩電業從來都不缺乏新名詞,而從2014年以來,彩電市場更是迎來了一個“種類”最豐富也最迷茫的時刻,許多廠商都在用“投石問路”的方式來尋求新的商機。

  之所以如此,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説,這是由於中國彩電製造企業在創新研發能力方面相對弱勢。時至今日,對於國外廠商推出的創新技術,不少國內廠商還是習慣採取先行觀望的態度,然後再被動跟風效倣。

  家電産業觀察家劉步塵認為,表面上看起來,這似乎是由於國內乃至全球的電視技術更新太快造成的。實際上,這背後更多的是一種行銷概念,並不具備太多的實質性意義。在面板産業不具有話語權,專利技術方面又不具有太多競爭力的當下,中國的彩電企業更傾向於通過概念性的行銷來爭取消費者。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當前的曲薄之爭還是之前各種“LED”的掐架,其終極目的都是為了擴大産品銷售,緩解經營壓力,以度過艱難期,而搶奪有限的新購機和更新換代的消費用戶,除了産品降價就只有宣傳新概念這個方法。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行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表示,各種方向之爭其實折射出中國彩電産業目前陷入了“認不清發展道路”的迷茫之中。正由於日韓品牌一直牢牢掌控技術話語權,國內企業只得緊跟步伐,翻新概念也實屬無奈之舉。在沒有掌握技術話語權的情況下,中內彩電企業必須不斷翻新概念,提高産品價格以提升企業的利潤。隨著家電下鄉政策的取消,加之消費群體逐漸飽和等原因,只得通過創新概念産品去挖掘新的消費群體。目前,行業的競爭太過激烈,彩電企業只能通過某一個新技術或新産品的推出來拉升整體産品線的價格。 然而,企業之間通過競品“揭短”、在技術研發上相互“吐槽”的行為並不利於本就艱難、在核心技術創新研發上存在短板的中國彩電行業發展。陸刃波建議,對於中國彩電製造企業而言,著重強化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生産“智造”能力,持續不斷地提高産品視聽品質和製造水準才是當務之急。(傅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