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定要搭起自己的科研架子

  • 發佈時間:2015-07-28 04:32:0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們在這兒主要從事蔬菜種苗扦插、花卉蔬菜種苗移栽管護工作,一天能掙60元。”日前,記者在湖北武漢東西湖區如意生態農業園看到,工人們在不同的種苗繁育棚內忙碌著。這家生態園企業在加大科研育種的同時,積極吸納周邊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

  “墾區發展種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充分發揮土地集中、易於流轉以及易於推廣先進技術和發展模式等優勢。”湖北農墾事業管理局副局長胡超説。

  作為我國中部地區的大墾區,湖北農墾不僅是中國農墾種業聯盟的副主席單位之一,還是中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墾種業聯盟南繁基地簽約發起人之一。在扶持種業企業發展中,湖北農墾強化科研體系的構建。

  把種業牢牢抓在手裏

  “為什麼要選擇以種業為優先發展産業?”胡超説,種業是農業基礎性核心産業,只有掌握了種業的主導權,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湖北農墾以種業為突破口,採取資源整合、産業聯合的方式,聯合9傢具有種業發展優勢條件和核心技術的國有農場,致力於打造育、繁、推和産、加、銷于一體,具有完整種子産業鏈、多作物經營的現代化種業公司——湖北農墾聯豐種業集團公司。

  據介紹,目前聯豐種業的小麥、棉花等良種生産經營規模位列全省前茅,擁有種子生産基地7萬畝;公司現有“鄂麥596”等多個自主智慧財産權品種。“鄂雜棉26”為湖北省連續5年的主推品種,其在産量、品質以及抗病性等方面受到了棉農們的青睞,在增産增收方面表現優異。

  “把種業抓在手裏,就是抓住了全産業鏈的‘牛鼻子’。”胡超説。

  種業需要産業化經營思路

  湖北農墾土地資源優勢明顯,他們在小麥、棉花、水産、茶葉以及雜糧等産業上具有傳統優勢,在相關良種的培育與研發上積累了優勢。

  “發展種業也應該採取産業化經營的思路。”湖北農墾現代農業集團董事長歐宏新説,集團化的發展必須以産業來帶動,以産業為支援,靠産業做實做強。

  據介紹,種業是集團公司的重點産業,已經具備良好的基礎,他們充分利用農場土地集中、流轉難度小以及易推廣先進技術和模式等優勢條件,大力發展旱雜糧種業,先後在張集農場等建立了科研、原種生産基地,在五三農場等建立了種業擴繁基地。

  水産、茶葉等是湖北的傳統優勢産業。湖北是全國淡水養殖第一大省,其墾區擁有水面100萬畝,從事水産養殖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農墾集團擬投資2億元,在漢南農場等建立集科研、繁育、推廣和交易為一體的大型水産綜合園區。

  此外,湖北墾區有茶果面積15萬畝,年産茶百萬斤。為了變分散為集中,目前農墾集團正以資産為紐帶,以茶産業為支撐,實施“共打品牌、形成拳頭、實現共贏”的發展戰略。

  掌握核心競爭力呼喚自主科研

  發展種業必須調動起農場的積極性。為此,湖北農墾為帶動農場發展,盤活土地資源,提出將農場土地以流轉形式進行估價,然後入股到現代農業集團公司,實現了農場參股省級集團公司的願望,從而促進了全墾區在資産、經濟上的深度融合,為發展種業打通了通道。

  目前已有3個農場拿出土地2萬畝進行了流轉入股,而集團公司計劃2年完成30萬畝流轉土地入股的目標,這樣就為發展種業提供了土地支撐。在創新經營模式上,集團公司出資1000萬元與20多家農場的專業合作社聯合成立了“湖北農墾聯豐合作聯社”,主營種子、生資的銷售業務,同時還成立“湖北農墾聯豐種業科技公司”,使種業的發展與研發有了經營主體。

  “只是簡單地倒騰種子、只有‘公司’這個軀殼還遠遠不夠,一定要搭建起自己的種業科研架子,組建起自己的育種科研人才隊伍。”歐宏新説。

  集團公司以湖北農墾聯豐農科院為載體,一方面自己開展科研工作,公司已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徵地100畝,準備建起自己的科研場所;另一方面積極開展與全國範圍內的科研院校的合作,從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歐宏新説,儘管我們已擁有“鄂抗棉13號”、“鄂裸大麥507”等多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農作物品種,“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還要在更多關鍵作物的育種研發上下功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