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種2000畝真不敢再擴大規模了”

  • 發佈時間:2015-07-28 04:31:4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范亞旭時昌寧本報記者陳四化張培奇

  盛夏的“河南糧倉”滑縣,萬物豐茂,生機勃勃,金堤河緩緩流淌在境內,把滑縣白馬坡、衛南坡等地的田地連接了起來,組成成方連片的高標準糧田示範方。

  黃國興是滑縣白道口鎮西河京村的農民,從2011年開始小規模流轉土地,現在耕種著50多畝地,對適度規模經營感觸頗深,“現在是我一個人管理自家的地塊,雖説有時辛苦一些,但是種的舒舒服服、踏踏實實的,什麼時候該怎麼管理,一清二楚;如果讓我種個幾百畝,就必須要請人管理,給人開工錢不説,還不能保證他能把地種好。”

  近年來,滑縣通過土地流轉不斷集合大塊地,推廣優質作物品種,統一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統防統治,實現了小麥、玉米大幅增産增收。如今,雖説黃國興只種了50多畝地,可是在他精心管理下效益卻不比外出打工差。“隨著農業技術全面推廣,我也成了‘土專家’,糧食年年增産、效益年年增加,一年兩季下來也能掙個五六萬。”黃國興告訴記者,接下來會根據自家的情況,適當流轉些土地,最多也就是100畝,地多了管理不過來,效益反而會降低。

  在滑縣煥永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煥永正安排人員對玉米澆水、施肥,忙得不可開交。這個成立於2013年1月,有500名社員,流轉2000畝土地的合作社讓杜煥永感到身上的擔子很重。“種的地多了根本忙不過來,但看著村裏多數年輕人都外出務工,留在家裏又多是老人和孩子,為了讓他們能夠在外安心工作,合作社就自告奮勇把他們的土地流轉了過來。”杜煥永雖然有點難處,但也有自己的初衷。

  杜煥永把流轉的土地分成6個小塊,從社員中選擇6個人對農田進行管理,並及時掌握作物生産狀況。“雖説種的地塊大、畝數多,但真正在種植收穫與澆地、施肥、噴藥等田間管理時都是統一雇用勞力來幹,有的時候一個勞力一天要出上百塊或更高。”杜煥永説,這樣雖然為村民提供了一些就業崗位,但合作社的投入就增加了。

  “如今合作社種地就需要堅持適度規模經營,有多大能耐種多大地,只有這樣才能見效益。”杜煥永説,好在種這幾年地沒有遇到大的天災,並且合作社裏的農業機械能夠跟的上,種收都省心。

  “種2000畝真不敢再擴大規模了。”杜煥永説,現在已經是合作社效益的臨界點了,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種植規模並加強管理才能見效益,種多了可能就真的掙不到錢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