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重慶要推8000億元PPP項目 黃奇帆稱平衡盈利是關鍵

  • 發佈時間:2015-07-27 15:3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重慶7月27日電 (記者 劉賢)作為PPP投融資模式改革的先行者,重慶在2014年和2015年連續推出兩批PPP項目,規模都是1300億元。重慶市長黃奇帆27日透露,自2015年到2020年,重慶將有8000億元的政府導向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以PPP模式實施。他詳細闡述了重慶如何順利實施這些項目,稱關鍵是“平衡盈利”,並表示當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自然災害等損壞時,對國有、民營同等待遇,各種救護措施一視同仁。

  27日舉行的重慶2015年PPP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上,黃奇帆公開闡述了實施PPP的五大原則、五個邊界條件和五類風險防範(簡稱“三個五”)。

  五大原則是工作方針和宗旨,黃奇帆解析,一要利益共用。所有PPP項目都要保證政府公共服務部門、民營企業以及社會投資者利益共用。二要風險共擔。一旦有風險,大家一起承擔。三要公共利益最大化。因為PPP項目都是社會公共服務項目,必須要充分體現和照顧公共利益。四要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能只講公共利益,沒有經濟效益;否則,就吸引不了社會投資。五要保證社會投資者有合理收益。對於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投資者來説,一定要有盈利,但不應有暴利。

  五個邊界條件切關是否能夠調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PPP項目,這項工作能否順利實施的問題。

  “市政府站在市場的角度上想問題,總是要讓人有盈利,是要讓投資者有實實在在的回報,因為它不是捐款,不是政府自身沒有回報地搞項目,所以怎麼讓PPP的項目有基本的、合理的營業利潤,這是一切PPP能夠推動的基礎。”黃奇帆如是説。

  五大邊界條件之一是完全能夠實現市場化收費平衡的項目,交給市場來做,比如高速公路收費項目。

  二是現在收費達不到完全市場化要求,但具備價格調整空間的公共服務項目,可以逐步地調整價格,平衡投資。

  三是對價格不能一步到位的公共服務項目,可由政府採購。一些公共服務可能長遠收費也解決不了問題;或者有的項目就是不能收費而該政府掏錢的,政府可以把一次性投資轉化為每年的政府服務採購,改由社會投資商來投資。採購資金足以使投資者本息能清償而又有合理的回報。

  四是對一些投資量大而收益很低甚至免費的公共項目,政府需要“堤內損失堤外補”,進行資源配置或財政補貼。一些巨大的項目,既不能過多地市場化收費,也不可能由政府每年拿出太多的政府採購服務資金,就可以像香港地鐵那樣操作。

  黃奇帆舉例算賬:香港地鐵的辦法就是地鐵的投資每公里10億港幣,修200公里,花2000億,這由投資者自己投。政府讓投資者收票價費用,每位乘客一次地鐵的票價是7港幣,收來這筆錢,剛剛能維護日常運作折舊。這對於一個上市公司來説是基本盈利。但是原始投資的2000億靠這項收入是收不回的,可以通過補償的方式解決問題。投資者造了150個車站,給其78個車站,在這些車站上加蓋物業。一個加蓋物業20萬平米左右,總的就是1500萬平米。香港的樓面地價幾萬塊一平米,1500萬平米就有幾千億,足以把2000億地鐵投資連本帶息綜合平衡。

  五是確定合理的收益上下限。有的項目效益非常好,如果一個個單獨算會有暴利,政府如果自己做,要費大量精力,在短期內會有巨大的融資。這類項目可以外包。“外包以後不能搞利益輸送,不能讓投資的人炒了地皮發橫財。”黃奇帆説,這就是一般的土地一級市場開發,不能説這個項目誰開發的,2平方公里,3000畝地,開發完了以後,土地批租賣掉的錢都是開發者的,這樣不行。須進行成本核算,在成本核算的底線內,超過部分都是政府的公共收入,用於社會發展。

  黃奇帆認為,重慶政府能在去年推出並順利實施1300億元的PPP項目,今年又推出1300億元項目,關鍵就是把盈利這件事平衡好。“我們在合同裏非常仔細地確定每個項目的收費、收入來源是五種情況中哪一種。這種收入來源確定以後又經過招投標,大家願買願賣,形成一個自覺主動。”

  在千變萬化的PPP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做好“五個防範”。黃奇帆説,一是防範形似神不似,名為PPP,實際上讓政府背上高息債務。投資者搞這個項目,實際上沒有收益,是幫政府兜一個形式主義、漂亮的改革的面子,其實還是政府自己兜底,甚至政府在這個兜底過程中,好面子而不要裏子,把一個所謂的有點放高利貸的BT項目,轉化為PPP,最後政府背更高的利息負擔。搞這類的PPP還不如政府獨資幹,成本還低一點,這種虛假的PPP是要防範的。

  二是防範在不同區縣、不同地區的同一項目,因標準不統一,導致價格、收費混亂。

  三是在PPP推進的時候,萬一遇上不可抗力,出現了事故,比如地震或者暴雨,或者其他災害,損壞了項目,國有企業和政府搞的項目當然政府要來負責;社會投資者的項目,政府這時候也不能撒手。黃奇帆強調,無論國有還是民營,受到自然災害的時候,政府的救災救濟,各種救護措施是應該一視同仁的。

  四是防範社會投資者利用公共服務的自然壟斷亂收費、高收費。PPP項目中,有三個對象,一個政府、一個市場化的企業、還有一個是服務對象(即公眾),不能隨意調價漲價。

  五是防範由於操作不陽光、不透明,導致灰色交易發生。PPP只是一個改革的投融資平臺,並不具有天然的防腐敗的概念,推進的時候不管是政府機關還是社會投資者,都要自覺地按國家的法律規則辦事。

  總的來説,實施PPP可以帶來一系列好處,如資源優化配置,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的服務品質可能會更高,推動國資、民資、外資混合所有制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社會化投資,降低政府債務。黃奇帆最後説:“所以我們對PPP的推進是堅定不移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