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建議股市“維穩資金”劃轉社保基金

  • 發佈時間:2015-07-27 14:29:23  來源:山東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現身2015山東國際財富論壇,就 A股市場“災後重建”發表自己的看法。吳曉求認為,“股災”對清理、規範場外配資起到了一定的積極 作用,未來政府必須加大監管力度才能讓A股重回正軌。而對於本輪救市中證金公司所持“維穩資 金”的退出,他在論壇上建議將盈餘部分劃轉至國家社保基金,還原證金公司的融資平臺屬性。文/圖記者張冠超實習生顧程宬

  談“股災”:監管部門漠視風險

  吳曉求認為,“股災”對實體經濟産生了較大的影響,而誘因也是多重的。“除了過度杠桿化,‘股災’也與監管部門的漠視,以及重要媒體的誤導有關。市場走勢一定是由市場規律來決定,特別是資本價格,形成泡沫化遲早要崩潰,不可持續。”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吳曉求看來,“股災”之後留給政府和市場的思索主要有三。“首先,要高度關注清理場外配資,從技術層面切斷它,不能再讓場外配資系統性進入股市。同時,也要規範場內配資,現在杠桿有些高,不夠規範。”

  “我非常不喜歡在場外高配資的投資行為,這就是豪賭行為,不是投資。這種行為如果長期進行下去,對中國市場的破壞力非常大。所以説這次的結構性危機,把這部分人清理出去,也未嘗不是好事。如果繼續泡沫化下去,應該會給市場帶來更大的災難。”吳曉求進而表示,未來監管部門要更加重視核查披露資訊中的虛假成分。“有的上市公司,花幾千萬收購一個網站就説是網際網路金融,然後可以有5-10個漲停板,其實它什麼也不是,這是完全的泡沫化。

  “要特別重視核查上市公司重大並購重組資訊,企業一上市就連續20個漲停盤才能進入正常交易,這是全世界都沒有的,要不就是有人操控市場,要不就是發行價格有問題,這要認真去防止。”吳曉求説。

  談“維穩資金”:建議劃轉社保基金

  此次救市,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證金公司”)運用大批資金入市維穩,救市資金重頭是來自銀行體系的資金,這部分資金入市規模巨大,一旦處理不好,容易使此前救市的努力付之東流,所以巨量資金如何退出,成為市場恢復常態模式的關鍵。

  據了解,目前監管機構已開始考慮救市資金的退出方案問題,而券商和證券業界也提出了不同的退出方案。在吳曉求看來,維穩基金不該有特別明確的退出時間表,因為規模比較大,且有指數限制。

  吳曉求建議,應該把維穩資金購買的股票劃轉社保基金。“維穩資金購買的股票其實盈利很多,我想平均有30%,這部分盈利如果讓證金公司賺是有問題的,證金公司不是投資者,它是個融資平臺,就像讓工商銀行買股票這是不恰當的。”

  吳曉求進而表示,在特殊時期,讓證金公司作為投資平臺並非不可,但這種情況不可持續。“可以把盈利部分劃轉給社保基金,原始資金還給證金公司,再給點利息,不讓它賠錢就好,剩下的就讓社保基金當成正常資金來管理。”

  談“註冊制”:不希望股市波動影響改革

  談及資本市場近期的改革重點時,吳曉求認為,完成從核準制向註冊制的轉變仍是最重要的改革議題,它的完成意味著整個資本市場改革將真正起步。此外他還表示,加快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擴大外部資金在國內市場的比重等議題也非常關鍵,而開通深港通會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

  對於註冊制是否會因本次股市波動而延遲推出,吳曉求認為推遲的可能性不大。“這次大波動和我們要做的改革毫無關係,但是我們的股市在規則層面上還存在很多問題,所以還是要延期進行。本來要今年年底完成這次修改,為改革鋪平道路,我想這樣一個目標不應該變,估計也不會變。”

  此外,吳曉求還就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向做出判斷。他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還沒有見底,而L型的經濟增長曲線也比較合理,並表示未來U型曲線將很難出現,中國經濟不會再回到9%左右的高速增長。“現在的經濟增速是7%,説不定再過兩三年就變成6.5%了,中國經濟現在需要緩衝,過去太快了,社會很不適應。”吳曉求説,無論國家經濟增速,還是目前的A股市場,都需要調整以恢復到正常狀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