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給江蘇企業帶來機遇 資金制約亟待破解
- 發佈時間:2015-07-27 10:55:00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江蘇省政府最近專門出臺了關於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進一步做好境外投資工作的意見。企業“走出去”,資金是關鍵,難題如何破解?近日,省商務廳聯合多家金融機構舉行銀企對接洽談會,原本計劃150人的規模實際吸引近百家銀企180余名代表參加,話題之熱可見一斑。
“走出去”更期盼
國內金融援手
“走出去”赴境外投資,往往具有項目建設週期長、資金需求大、在當地銀行取得信貸難度大等特點。因此,取得國內銀行的支援,在“走出去”企業看來尤顯迫切。
雙馬化工,是我省較早“走出去”企業之一,2006年就在印尼購買土地、設立工廠,利用當地橡膠資源,延長國內産業鏈。總經理助理馬新池説,購買土地本想自己開發,但因前期資金投入大,公司自有資金有限,只能利用土地上的木材等資源滾動開發。
“這個項目經測算需投入10億美元左右,目前實際投入不到10億元人民幣。巨大的資金缺口只能靠招商來的企業解決一部分,其餘向銀行貸款。”馬新池説,印尼融資年化利息高達11%左右,遠高於國內,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在印尼的BCA銀行貸了不少款,目前還在與印尼中行緊密接觸。“項目要推進,沒錢只能是空話。”
與雙馬化工一樣,我省光伏行業成功“走出去”的中盛光電也在熱盼國內銀行的援手。“我們公司90%業務在海外,其中一半左右在‘一帶一路’沿線。上半年業務增長30%,主要來自‘一帶一路’沿線。”中盛公司CEO佘海峰説,中盛光電的融資一半左右通過境外銀行來解決。國內銀行普遍有較強實力,只是模式和體制上缺少突破。工商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與中盛的成功合作,都是以金融模式創新探索為前提的。總體看,我國金融機構對海外項目融資沒有境內成熟,業務結構類型、方式等與國內不太一樣,需要進行銀行審批制度、內部文化體系等的創新,與企業共建對項目和業務創新的信心,這也正是當下的最大障礙。另外,國內銀行融資更多考量企業資産、擔保能力,而海外事業純粹看項目本身,這種反差也提醒我們的金融機構支援“一帶一路”建設要儘快與國際接軌。
中外銀行看好
“一帶一路”融資業務
本次銀企對接會,吸引了省內金融界的各個方面軍,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有政策性銀行和保險公司;有本土銀行,也有外資銀行。各家紛紛亮出新計劃、新方案,策應國家戰略、支援江蘇企業投身“一帶一路”建設。
中國銀行應勢而動,推出的是服務“一帶一路”及“走出去”的所有金融産品和方案。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公司金融部高級經理王欽成説,這種服務涵蓋企業跨境收購、全球運營及境外發債和上市的全流程,具體包括全球現金管理、供應鏈融資、人民幣國際化産品等。
浦發銀行南京分行貿易與現金管理部總經理張衍説,在經濟轉型和大佈局下,順應企業需求來提供更多元的金融服務方案是銀行的職責。6月30日,浦發銀行發佈了“一帶一路”跨境金融服務方案1.0版本,針對“走出去”企業可能遇到的需求提供了5+5配套方案。比如貿易融資,針對江蘇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和原料進口的增加,浦發銀行明確提供新的避險和在不同利率、匯率市場環境中更靈活運用金融産品,幫助企業壓減成本,增加收益。
與中資銀行比,國外網路是外資銀行的特色和優勢。花旗中大型公司業務主管周鳴説,花旗非常希望利用全球網路及其先進的現金管理平臺經驗,幫助江蘇企業在“走出去”中規避風險。
“有形之手”化解
更多“走出去”風險
除了資金制約,中國企業“走出去”還要面對更多風險,諸如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盧布貶值等。這一系列突發事件表明,我國企業“走出去”包括在“一帶一路”沿線國際投資的道路不平坦。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江蘇分公司營業部副總經理王新順説,“一帶一路”戰略給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與機遇相隨而至的是挑戰和風險,他提醒應高度重視投資風險,特別是南亞和東南亞國家可能發生的政治風險。作為政策性保險機構,中信保將努力保障江蘇企業赴“一帶一路”沿線投資的安全,讓企業走得出、走得穩。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我省企業‘走出去’推向了歷史最好時期。”省商務廳副廳長陳曉梅説,省商務廳正在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商務創新引領工程,引導支援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力爭對外投資和對外承包工程年均增長10%和5%以上,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投資和對外承包工程佔全省比重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目前,省級以上安排支援企業“走出去”的扶持資金規模超過2個億。下一步將加強規劃引導、加強政銀合作,特別是密切與各類境內外金融機構的合作,打造更多銀企對接平臺,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促進企業集聚發展,力爭未來5年裏,在“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形成2-4個省級境外産業集聚區,將我省企業“走出去”推向新的層次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