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山東經濟發展巧走“平衡木”

  • 發佈時間:2015-07-26 00:0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濟南7月25日電(記者徐錦庚、劉成友)翻騰跳躍難度高,力量速度須拿捏精準。山東在“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努力走好“平衡木”,上半年經濟增長7.8%,就業、物價、財政、居民收入等指標持續穩中向好,單位GDP能耗降幅擴大,民生支出佔比提高到78.7%。日前,投資額逾千億元的50個政府與社會合作(PPP)項目,甫一推出,就受到各界熱切關注。

  一邊是地方政府叫苦“沒米下鍋”,一邊是大量財政資金“睡大覺”。如何解決這種失衡現象?今年上半年,山東使出一招增減平衡術:出臺20條財政政策措施,全面摸清各類存量資金底數,盤活閒置沉澱資金,各級政府不得新設各種形式的償債準備金,不得新設專項支出財政專戶。日前,山東已多渠道籌集財政資金102億元。

  好鋼用在刀刃上。這筆盤活的財政資金,重點支援經濟轉型升級、創業創新、增加公共産品和公益性服務等五個方面。省財政確定,對石化、輪胎、船舶、服裝、醫藥和新材料等重點行業升級改造實行財政貼息政策,按銀行一年貸款基準利率的50%給予財政補貼,貼息資金由省財政負擔70%,市縣財政負擔30%。省財政還拿出3億元,獎補城鎮和工礦老舊小區的綜合整治。“這筆資金猶如杠桿,撬動社會資本3000億元,為山東穩增長注入了活力。”山東省政府研究室有關負責人説。

  消費、投資、出口,是驅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是政府可掌控的“有形之手”。山東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而是重長遠、打基礎、惠民生,力求出效益、有品質、補短板。濟青高速擴容、濟青高速鐵路等重點項目已蓄勢待發,多條穿城國道省道和事故多發路段改造步伐加快,農村改廚改廁、飲水安全、城鄉環衛一體化也緊鑼密鼓。煙臺市一位民營企業老闆深有感觸:“政府投資更理性、更有效益、更講品質,把短板補齊了。”

  財政資金畢竟“僧多粥少”,如何調動社會力量?山東大膽創新,把部分政府責任以特許經營權方式,轉移給社會主體(企業),建立起“利益共用、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係。這種政府與社會的合作模式,既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又減小社會主體的投資風險。

  以斷尾求生的勇氣,堅決淘汰落後産能,山東結構調整先聲奪人,2010年以後淘汰的落後産能,是國家任務的三倍多,計劃到2017年底前全面淘汰完成。今年4月,山東“敲開核桃,一業一策”,研究制定了22個工業行業轉型升級方案,轉移過剩産能、改造低效産能、淘汰落後産能,為先進産能騰出土地、資源、環境和市場空間,力求在節能環保、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實現突破。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則從去年的10個行業增加到17個。

  既要穩增長,又要調結構,都是高難度項目,這樣的“平衡木”,如何確保動作協調?山東以問題為導向,向改革發力,挑戰更高“難度系數”,拓展閃展騰挪空間。去年,省級行政權力事項由7371項精簡到4227項,行政審批事項再削減170項,市場主體增長22.5%。今年上半年,又推出24個改革方案,超過去年全年。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26日01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