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日報:真人秀的出路是價值秀

  • 發佈時間:2015-07-26 04: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 趙鳳蘭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伴隨著膚淺無聊節目的過氣和退場,構建適度價值、意義、審美和人文精神與主流價值觀的綜藝節目將在下一個風口進入新一輪的市場角逐

  從2012年的“異軍突起”、2013年的“蔚為大觀”、2014年的“延續輝煌”,到2015年的“高燒井噴”,在電視真人秀節目最光鮮的當下,光線傳媒的電視事業部卻宣佈解散重組;愛奇藝提出純網綜藝的概念。兩家民營企業一個下手“削藩”、一個另辟蹊徑,這中間釋放出兩個信號:一是靠明星燒錢、成本高企的“綜藝大片”盈利空間已日漸逼仄;二是視頻網站準備甩開電視臺單幹,實現一家獨大、只獨播不聯動的垂直分眾定位。從張開雙臂到收回雙臂,這一舉動無疑暗示著眼下的綜藝節目正從“香餑餑”過度為“燙手的山芋”。

  電視真人秀節目在中國起步不晚,但直到近些年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繁榮”。無論是戶外競技、生存挑戰、密室逃脫,還是親子相親、音樂選秀、美容減肥,從刺激人的耳朵,到撩撥人的神經,尤其在每個週末的黃金段,各家電視臺的真人秀節目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只有想不到的節目沒有看不到的類型。這些歡快、炫麗的節目把家中的老人、年輕人和寵物都吸引到電視機前,被移動終端冷落的機頂盒也重新工作起來,一家老小嬉笑逗樂、插科打諢的溫馨場面再度復現。

  明星真人秀節目何以如此有看點?原因在於它拉近了明星和觀眾的距離,釋放了他們真實的內在情緒。它試圖把明星拉到普通人的層面,讓平日高高在上的男神女神下凡塵,去做普通人做的事,展現他們最為真實和生活化的一面,滿足觀眾的娛樂、獵奇、八卦和偷窺心理。許多節目還給明星“挖坑”“埋雷”,讓明星出糗、“出狀況”,通過這些出其不意的變化和反轉進行調戲、整蠱,以製造爆點和笑點。而觀眾就喜歡看到藝人們的形象反轉——由女神變成邋遢的女漢子,非肌肉男戶外狼狽挑戰的樣子。正所謂你虐明星千百遍,觀眾才待你如初戀。

  其實,明星也像普通人一樣,要睡覺起床、吃喝拉撒,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發脾氣。真人秀節目通過紀錄片似的拍攝手法和沒有腳本的臺詞,以適度的表演和故事性的矛盾衝突,還原了明星不為人知的生活細節。過去在觀眾面前端著、拿著勁的明星偶像都在節目中走下神壇,達到了“去神”、“去魅”的效果,讓觀眾産生親切感。明星們在私底下活色生香而又普通平凡的一面被原生態地記錄下來,沒有擺拍,不會重現,一切都不是被預設好的,但一切又都是必須預先構想的,是一種刻意中的隨意。

  正是基於這種本色的呈現和不經意的“秀”,真人秀節目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受眾的心理,實現了收視爆棚。它從表面看是明星之間的挑戰和競技,其背後掀起的卻是一場利用粉絲經濟爭搶收視率、贏得廣告和冠名的資本大戰。在資本的博弈下,明星的身價和節目製作費呈幾何式飆升,投資過億成了綜藝節目的標配。在《極限挑戰》中帶頭的“壞叔叔”黃渤光一季節目的出場費就高達四五千萬,其薪酬相當於一兩部小成本電影所需要的資金;一些節目僅製作成本就超過350萬元。高片酬、高成本、大製作使真人秀節目掀起了一場資本的狂歡。

  毋庸置疑,真人秀用新穎的創意、幽默的語言給觀眾營造了不少歡樂,洗刷了人們心中沉積已久的“霧霾”,呈現出多彩的世界、勵志的人生和積極的正能量。但有些節目被指無聊低幼、瞎貧瞎逗、缺乏智識,只有快感沒有美感;有的節目為了片面追求戲劇化效果,故意弄虛作假、嘩眾取寵,設計一些違背生活邏輯,與日常生活經驗反差較大的低級噱頭;有些節目既不攀登正能量的高峰也不觸碰負能量的底線,以一些沒有多大意義和價值的無聊談資博人眼球,比如討論“戀愛要不要找一個備胎”“女人是否該穿高跟鞋”等膚淺話題,無疑用很大投入、花很多錢最後讓觀眾吃了很多“蒼蠅”。

  當然,真人秀節目成本高企是市場化的結果,娛樂是其本質屬性,我們無從指責它的市場性也不能寄希望於它承擔過於深重的思想文化功能,但保持節目的真實真誠、營造健康的精神旨趣和格調品位,注入時代精神和人文內涵是其獲得持久的生命力的根本。眼下,靠電視節目起家的光線傳媒棄暗投明重組電視事業部,愛奇藝脫離電視臺自立山頭,著手純網綜藝的自製與獨播或將暗示著真人秀節目將面臨新一輪的市場洗牌。正如愛奇藝自製節目《奇葩説》開頭所警告的:“40歲以上觀眾請在90後陪同下觀看”,未來的真人秀將實現節目的精準聚焦和分眾傳播,節目的生産渠道將由傳統電視臺朝模式更自由、對象更年輕、互動更強烈的網路傾斜。同時,伴隨著膚淺無聊節目的過氣和退場,構建適度價值、意義、審美和人文精神與主流價值觀的綜藝節目將在下一個風口進入新一輪的市場角逐。(作者:趙鳳蘭 原文刊載于經濟日報7月26日第六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