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革命老區江西吉安崛起産業高地

  • 發佈時間:2015-07-26 04: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國第一家通信級塑膠光纖産業企業在這裡落戶,全球第一塊液晶自動消眩汽車後視鏡在這裡下線,全國第一張可錄類藍光光碟在這裡誕生,成功躋身為“國家級電子資訊産業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電子資訊)産業示範基地”……在全國IT産業版圖上,江西省吉安市電子資訊産業開始嶄露頭角。在井岡山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大批“吉安造”高端電子産品正發往全球不同城市。

  究竟是什麼,讓貧困人口眾多、産業基礎薄弱的偏遠山區,搖身一變成為新興産業發展的“高地”?

  “紅色基因融入老區兒女血脈,代代相傳。為了老區煥新顏,井岡山兒女依舊保持著革命前輩當年那麼一股子勁,不等不靠,久久為攻,十年如一日、一任接一任發展電子資訊産業,拼出了一條産業崛起之路。”吉安市委書記王萍説,在承接沿海産業分工和轉移的大潮中,儘管低端的加工製造類産業可以解決大量農村人口就業問題,但吉安最終高起點地選擇了産業鏈條長、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廣的電子資訊産業作為産業發展的突破口。

  “不沿邊、不靠海的老區要發展高端産業,直接面臨的是基礎設施薄弱、物流成本高、産業配套不完善、高端人才匱乏、創新能力不足等難題,這些‘短板’不補齊,發展無異於紙上談兵。”吉安市發改委副主任婁學敏説,明確産業主攻方向後,吉安市高標準制訂了産業發展規劃和一系列配套文件,從政策體系、産業佈局、平臺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路線圖”。

  針對産業發展初期無集群、不成勢的現狀,吉安市啟動“百億企業培育計劃”、“産業集群提升行動”,優選企業進行培育和扶持,幫其做大做強;同時,梳理産業鏈上缺失的環節,引導全市開展補鏈招商。

  為降低企業生産成本,吉安市搭建了全省首個工業園區零擔貨運專線和配送服務平臺,為企業降低物流成本15%以上,還通過興建無水港、出口加工區,開通海鐵聯運,將“出海口”搬到了“家門口”。為克服創新能力不足的難題,吉安市先後與中科院等2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技術中心,推動電子資訊産業向新型高端發展。僅2014年,全市就新增15家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

  強科技、重配套、補鏈條、搭平臺、建市場……吉安市不等不靠,硬是將落後欠發達的革命老區,打造成了新興産業的發展高地。觸控顯示産業領軍企業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吉安布點10個廠區,力爭到2023年,液晶顯示和觸控面板年出貨量超過10億隻,年産值超過100億元;全國百強電子資訊企業紅板有限公司計劃將總部搬遷到吉安,著力打造世界高密度線路板知名製造企業。

  目前,吉安市共擁有電子資訊及配套企業35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56家,已形成電子元器件及零部件、電腦及其外部設備、數字視聽、觸控顯示、通訊終端及傳輸設備、半導體照明、新能源(鋰電)和汽車車載電子等“6+X”電子資訊産業鏈和産業集群,主要産品技術、産能位居國內同行業前列。今年1至6月,全市電子資訊産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0億元,增長12.8%,總量列江西省電子資訊産業第一,佔全省“半壁江山”。“我們力爭到2020年,實現電子資訊産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2000億元,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電子谷’。”婁學敏説。

  電子資訊産業的快速崛起,放飛了老區的“産業夢”,因電子資訊産業高度聚集而隆起的“吉泰走廊”板塊,則成為老區人民實現小康的“加速器”。在這個面積僅佔全市7.9%的區域中,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六個一體化”攥指成拳,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綠色食品等新興産業方興未艾,以人為本、四化同步、佈局優化、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日漸在老區發展升級、小康提速中起到引領示範和帶動作用。今年1至6月,該走廊實現增加值166.9億元、預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708.3億元,分別佔全市的57.06%、58.06%,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了0.89個、0.9個百分點;城鎮化率51.2%,高出全市平均水準5.7個百分點。

  “我們將把吉泰走廊打造成為‘四化’協調發展示範區、城鄉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踐行區,每年帶動1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吉安市市長王少玄説,“吉安有信心通過自力更生,在革命老區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經濟日報記者 賴永峰 劉 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