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易得資訊多,小心被忽悠

  • 發佈時間:2015-07-26 03:52: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月中旬以來,中小投資者在股市經歷了驚心動魄的過山車行情。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方面是大家的“易得性偏誤”在作怪:基於容易獲得的資訊來決策。

  人們決策時為什麼要基於容易獲得的資訊(而不是應該收集的資訊)來作出判斷?這是因為人們喜歡走捷徑,不願意深入思考。

  “易得性偏誤”廣泛存在。例如,調查下崗情況,如果讓下崗者來回答下崗人數,他們會誇大這個數字,因為他們身邊有更多的下崗人員。心理學家1974年在美國做過一個研究,讓普通人猜測美國人交通事故和胃癌的死亡比例,人們回答的平均比例是前者為後者的4倍。但實際上,那一年前者死亡人數是45000人,後者是95000人,可當年報紙報道兩者死亡的比例卻是137比1。由此可見,資訊“易得”會影響人們的判斷。

  何種資訊易得?表面、簡單、大家都知道的資訊“易得”,而深層、複雜、獨享的資訊不大“易得”。眼前的資訊和利益容易被看出,但長遠的資訊和利益不容易被看到。例如,美國“911”後,很多人不敢乘飛機,但恰恰此時,深層次考察乘飛機可能是最安全的;非典後期大家都不敢去公共場所,深入分析可能此時公共場所是非常安全的。

  “易得性偏誤”對中小投資者的影響。例如,在2014年春滬市在2000點左右時,證券營業部門可羅雀,平時聊天很少有人談股市。此時中小投資者看到的是“沒有人炒股和掙錢”,可見的風險幾乎全部暴露,並且這些事例既鮮明生動又具體並且為自己親眼所見,屬於“近期而不是長遠、表面而不是深層次”的資訊。宏觀經濟不支援股市上漲等“易得”資訊隨處可見。可能的收益往往隱藏著,是不“易得”的資訊。因此他們此時一般也不會進入股市,而且往往會賣出套牢了很久的股票。但到了2015年5月底5000點以上,幾乎全民皆股,人人股神,好像個個賬面盈利,這也是中小投資者親眼所見、生動鮮明而具體的例子,收益是“易得”資訊。但風險是隱藏的,是不“易得”的深層資訊。中小投資者此時受“易得性偏誤”影響,會盲目蜂擁入市。“易得性偏誤”使得中小投資者常常在底部割肉,在頂部套牢。

  中小投資者如何避免“易得性偏誤”的影響。一般來説,問題不十分重要,人們可以走捷徑,被“易得性偏誤”影響也無關大局。但股市投資,對個人肯定特別重要,因此不能走捷徑,要避免“易得性偏誤”的影響:盡可能去獲得實際的統計數字,儘量不要為表面印象等“易得”資訊所左右。避免人云亦云,盡可能理性、全面、獨立、長遠思考,去偽存真,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股市的中小投資者“七賠二平一贏”,多數人虧錢,説明多數人的想法和做法是不正確的。所以要時常與身邊的多數人反向操作:多數人恐懼時不妨貪婪些,多數人貪婪大量買進時一定要恐懼,那就是堅決賣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