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正視我們的自利之心

  • 發佈時間:2015-07-25 03:32:0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林頤

  自利之心,人皆有之。自利之心在合法、規範、正當的運用下,能促進社會的集體福利(祉)。亞當·斯密早就提出“看不見的手”,以利益為資本發展的驅動力,揭示了人類經濟活動中更本質、更實在的東西。

  尤裏·格尼茨是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經濟學教授,主要研究如何將行為經濟學應用於現實生活,他在實驗研究方法上的創新獲得廣泛認可和嘉獎。約翰·李斯特是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兩教授聯手的《隱性動機》,通過實驗和實地考察,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學和人類行為背後的自利之心。

  本書充滿了有趣的例子,它不僅僅是實驗室模型和大數據基礎上的分析理論,兩位作者還深入民間,進行長期的跟蹤實驗。尤裏和約翰就像“好奇寶寶”,對習以為常的各種事情窮根究底。他們不僅深入非洲和印度的土著部落進行實地考察,還在基金會的幫助下于芝加哥的貧民區建立了兩所幼兒園,對上幼兒園的孩子採用不同的激勵機制進行對比觀察。土著部落的實驗表明瞭利益驅動對人的行為影響,教育領域的實驗則更明確了有效的激勵機制的形成過程。教育系統引入金錢激勵是有爭議的事情。但對於貧民區的孩子來説,前途的渺茫讓夢想黯然褪色,把金錢獎勵和學業成績掛鉤顯然很奏效。這個實驗成果將會給教育良性激勵機制的建立提供借鑒。

  作者沒有過多的理論分析,而是在實驗基礎上進行結構性的對比整理,已經足以讓我們通過本書筆墨最多的這兩個大型實驗看到行為背後的隱性動機。本書還有許多小型實驗,“經濟歧視”的現象充斥著生活的方方面面。修車廠給殘疾人士開車的修車費用普遍偏高,不是説老闆冷血、缺乏同情心,而是自利之心告訴老闆,殘疾人不良于行,不方便貨比三家,因此這筆生意可以多收點錢。應對的措施很簡單:只要假裝內行或者揚言去別家看看,老闆怕生意跑走就會給你合理的價位。這個簡單的辦法可以有效避免經濟歧視。在我看來,這個辦法的實質就是:怎樣把自利之心變成互惠利他。

  現代社會是經濟社會,每個人都是經濟人,我們無須諱言自利之心。正如本書舉例的,利他主義肯定是人們慈善捐助行為的動機之一,但是獲取“溫暖的光輝”(動機不純的利他主義)那樣尋求自我滿足的行為,同樣值得提倡。自利之心作為一種驅動力量並不是新的、過往人們不知道的東西,它是一種相當頑強的生物本能,過去我們總是刻意地抑制這種自利之心,而本書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正視它,並與它達成價值和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