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90後”青年的股市沉浮

  • 發佈時間:2015-07-24 08:31:10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莊慶鴻

  “衡量成敗的維度不只在於財富多少,那太膚淺了。人生不在於掙錢,在於經歷。”艾國偉只有24歲,但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有20多個徒弟的“老股民”。

  在舉國關注的股市中,“90後”青年的身影已無法被忽視。他們中的許多人曾為股市廢寢忘食,幻想一夜暴富;許多人在股災的打擊下血本無歸,有的卻全身而退;許多人還在股市浮沉,有的卻已轉身前往下一個路口。

  當一個個艾國偉坐上股市這輛“過山車”時,屬於“90後”的財富觀、價值觀,也在紅綠股指的起起落落中不斷受到矚目,同時也在被重塑。

  入市:“整天幻想一夜暴富”

  “股神”夢,是不少“90後”進入股市的動力。

  2007年,當艾國偉開始關注股市時,還只是個高一學生。“因為當時漫天的新聞都圍繞著股票來,同學爸爸的股票跌得很慘。那時候我想得簡單,就想知道股票是什麼,為什麼能讓經濟這樣?那時我沒錢,就只是關注”。

  2009年,艾國偉在高二下學期開了戶。“我每個月在學校吃飯只用100元,攢下500元左右。攢了一年,就為了炒股”。那年底,他投入了3000余元,“每天看大盤、K線,不過看不太懂”。

  剛開始,這個只投入了幾千元的高中生“整天幻想明天漲停,一夜暴富,然後登上人生巔峰”。“那時,我只看巴菲特的書,是個‘股神’迷。以為自己就是下一個巴菲特,很孩子氣”。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巴菲特”是影響“90後”股民的一大關鍵詞。

  艾國偉坦言,在睡覺時都夢到股票。“自從炒股,生活中都是它。很多人和我一樣癲狂,夢到股票漲,第二天就説要買。炒股能填充時間,上面的數字代表你的錢,無論漲跌都是一種反饋,感覺它時時刻刻都刺激著你”。

  從去年11月開始炒股的王宇説得更直接:“炒股給我最大的收穫,是現在終於知道上課可以做什麼了,人生算是充實些了。”

  股災:“股市是賭場”

  受訪的“90後”股民在形容股市時,都提到“賭場”這個關鍵詞。

  做短線的王宇,還會遺憾自己錯失了很只多股票的最高點。“最早買的一批股票中有一隻叫‘華遠地産’的,在我買入時只有3元多。當股市到5000多點的時候,它漲到10多元。如果我能一直留著這只股的話,估計現在也賺了很多。”

  在股災出現前,有2007級的經濟學畢業生向胡軼預警過:“股市利潤就像一大塊蛋糕。在牛市剛開始時,人少,人人都可以得到很多利潤。而現在開戶人數增多,連身邊完全不會看k線的大媽級人物都開始進股市賺錢了,這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這輪牛市被叫做‘杠桿牛’,大量的股民使用杠桿,成倍的獲利,股指上漲太快,泡沫很容易破滅。其實道理大家都懂,就是要在正確的時間驚醒。”胡軼説。

  王宇在這次股災中並沒有損失多少,對他而言像是“看了一場戲”:“‘90後’新股民的受害人數不少,他們膽子大,什麼都敢買,最後被‘割韭菜’的也是這些人。”

  蛻變:“我不信巴菲特了”

  記者採訪發現,在“90後”股民群體中,多數人的“炒股經”來自課堂、書本、同齡人。

  胡軼進入股市的契機,是大三下學期選修的“證券投資”公選課。他從今年4月中旬至今共向股市投入1萬元,也來自他攢下的生活費。

  入市前,他跟著經濟學老師做過虛擬盤面,跟炒股貼吧裏的網友學習過基礎知識。他也買過3本“有關盤口,還有阻力行為的書”,但到現在才看完一本。

  對胡軼而言,“最有用的經驗”都來自和身邊的人交流心得。“華科有個股票交流群,參與討論大都是倉位比較重的人。當大盤波動特別大的時候,大家就會相互提醒注意,究竟是該加倉還是減倉。聽他們説經驗,會讓我學得比較快。”

  艾國偉説:“都是同學、朋友、同事‘一傳十’地介紹的。因為今年上半年給別人推薦股票,經常第二天就漲停。我也不知道咋了,可能因為整體行情好。”他説得很平淡,“我自己買的反倒都很穩定。但畢竟股票只是閒錢的集中地,別太把它當回事兒,別讓它影響心情”。

  這個曾經的“巴菲特迷”,現在也不信巴菲特了,“不在同一片藍天下,不能比較”。他自己也不信所謂“股神”推薦的股,“無論是蒙對還是蒙錯,都有藉口”。

  離場:“讓股票教育你 ”

  對胡軼、王宇來説,炒股的目的主要在於“鍛鍊自己,積累經驗,為未來的投資作準備”。當他們還在股市中沉浮時,艾國偉、董偉都在準備告別了。

  他們的新目標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創業。 董偉發現自己“從早到晚的生活中,都是股票,想做的事都做不了”。老家的父母打電話來勸他別炒了,他一度也不理會。他在“五一”時買了很多想看的書,都“扔著沒看完”。他堅持寫了10多年的日記,炒股竟然也打破了這個習慣,寫日記中斷了4天。

  他驚覺:“這肯定不行。”後來,他對自己規定,每天13時~15時不看股票。“因為當天買的股票當天不能賣,無論盈虧,當天沒必要看”。

  7月10日,董偉賣出了所有股票,刪掉了同花順、自選股等所有炒股軟體。“剛畢業一年,還是得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散戶虧得比賺得快,比如你有1萬元,虧損50%,要漲100%才能賺回來。想清楚這一點就退出了”。現在他每天跑步10分鐘,鍛鍊腹肌20分鐘。

  股票的投入,原本佔艾國偉理財的80%。現在,他準備退出股市,在資産管理、理財課程方面創業。“當行情好的時候,要敢幹;當行情不好的時候,要隱退。”

  坐在電腦前炒股和獨自創業的難度,不可同日而語。但艾國偉並不猶疑:“股市是賭博,創業是人生,不可比較。一輩子很短,何必一味地為了掙錢賭一生。不如,想我所想,做我所做。可能不如意,那又如何?”

  “如果股票可以教育你的人生,那麼最好;如果股票讓你忘記人生,就不好了。”“90後”股民艾國偉淡然地説。

  (據《中國青年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