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白百何:青春不是一個時期,而是一種心態

  • 發佈時間:2015-07-24 08:31:10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2歲結婚,24歲生子 仍是“小妞電影”的最佳女主角

  “我不是個自來熟,我有陌生人群恐懼症;我沒有戲裏那麼伶牙俐齒,有人問到無聊的問題我只會在心裏默默地爆粗;生活中我只愛素顏,工作中我期待百無禁忌;我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人,只是想不做什麼就不做什麼……”在微網志上,白百何曾這樣描述自己。

  現實中,她也的確如此,坊間關於她的兩則故事便可見一斑:當年還在北京舞蹈學院附中時,便沒有那麼“哈著”《幸福時光》的選角導演,但卻被張藝謀唸唸不忘。張藝謀曾對她有過兩條建議:大學改報中央戲劇學院(以下簡稱“中戲”)或北京電影學院;以後再有出鏡機會,不管電影還是電視劇,非女主角不演。

  另一則故事則讓她同老公陳羽凡“不打不相識”:拍攝《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時,劇組中不少人都是羽·泉的粉絲,一次陳羽凡決定請大家撮一頓,但還沒等導演葉京發話,白百何便説“你沒看到大家都很忙嗎?現在沒時間跟你去吃飯”。彼時,她還是中戲的學生,兩句搶白卻讓陳羽凡沒了脾氣……

  婚姻、生育與家庭,對於大多數女人而言都是人生中的一道分水嶺。就像金庸筆下的黃蓉,生來鬼馬精靈,待得成了一雙兒女的娘親,卻儼然成了道統禮教的維護者與斤斤計較的持家女人。與銀幕上經常飾演的大齡剩女“外貿尾單”相較,誰能想像現如今國內“小妞電影”的代言人——白百何——早已是個胖大小子的媽媽了呢?儘管人們都明白,表演是表演,生活是生活,但藝術終究來源於生活。

  時至今日,白百何都沒有在銀幕上扮演過母親的角色,她所駕輕就熟的依舊是洋溢著涉世未深青春氣息的都市麗人,開門七件事的煙火氣以及做長輩該有的絮絮叨叨似乎完全和她絕緣。

  她的鬼馬精靈甚至在採訪時也要時不時爆發一下,當被問及關注哪些公眾號的時候,她一五一十地數了數,不超過10個。是不是太少了點?她抬了抬眉毛,反問道:“你是不是關注了一大堆,但你常常不知道去看哪個?”

  對話

  記者:你有沒有擔心一直飾演類似的角色會讓自己的銀幕形象變得“順拐”?

  白百何:我在《失戀33天》之後拍的第一部電影其實是《整容日記》,但是《整容日記》上得比較晚,然後是《分手合約》和《那五年》。我只能説我想在我自己擅長的導演風格裏面去拍自己更熟悉一些的角色,因為只有越來越熟悉自己擅長的東西,才有可能去嘗試更多的有挑戰的東西。再者,有些東西不是“找”來的,任何改變都需要你更嫺熟更有經驗,才敢去嘗試一些東西讓自己成長。所以我演完三四部“小妞電影”以後,我就知道我可以很順暢地完成這一類的角色。

  我想我在表達了都市女孩子的情感以後可能去嘗試別的,但是嘗試之後我還會回來,因為在嘗試了不同的東西之後,再回到這個領域裏面的時候,可能有另外的進步。當我嘗試了一些不同的題材之後,再回來拍一部“小妞電影”,其完成度肯定是不一樣的。

  記者:22歲結婚,24歲生子,這在娛樂圈很少見,為什麼這麼著急呢?

  白百何:急嗎?這是緣分吧。其實我也清楚,在娛樂圈,結婚是演藝明星之大忌,更別説生孩子了。因為在事業的上升期結婚生子,會失去很多觀眾和粉絲。當時有不少朋友勸我慎重考慮,可我覺得和陳老師的感情已經水到渠成,再裝下去沒什麼必要。何況陳老師已經過了而立之年,我要“拯救”這個大齡青年,給他一個溫馨的家。於是,我毫不猶豫地嫁了。別看我表面上大大咧咧的,其實骨子裏還是挺傳統的,組建家庭對於我來説很重要。

  記者:抱有這樣傳統的家庭觀念,誰對你的影響最大?

  白百何:那自然是我媽了,我媽挺傳統的,她覺得不管你最後跟誰生活在一起,都會有分歧,都不可能百分百合適,所以結婚後需要跟另一半去磨合,越來越了解彼此的脾氣秉性,所以當你認定跟誰在一起的時候,一個女人就應該付出更多,感情這個東西就是前半程靠男人,後半程靠女人。一個女人結婚生子,找到特別對的另一半,其實人生已經成功了一半了,剩下的一半就是學會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關係,以及平衡家裏所有人的關係。

  記者:很多人,包括我都會吃驚你在做了母親這麼多年後依然可以保持這樣的狀態,這不僅是外貌,更是心理的,你覺得自己是個逆生長的人嗎?

  白百何:我沒有在嘗試逆生長,逆生長這事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吧,但我確實在嘗試演一些不同性格的不同社會背景的人物。所以青春不是一個時期,青春是一種心態,我覺得女人在某一個時刻需要留一點空間給自我,我從來沒有覺得我做了一個妻子或是一個母親,就應該有一個過渡的心態,我就覺得我還應該是我自己。(原載《北京青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