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存進銀行,農民等著分紅
- 發佈時間:2015-07-24 03:32:17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馬 霞
7月10日,寧夏永寧縣增崗鄉靖益村,永寧糧食銀行靖益園營業廳。農民鄭興手持糧食銀行的存摺,兌換了一袋價值40元的大米。這次交易,一共消費了他存在這裡的12.31公斤稻穀。
去年秋天,他將8600公斤稻穀按每公斤3.24元的價格交到了糧食銀行代管。經過過秤入庫、檢測後,糧食銀行給他出具了一張存摺,上面記錄著存糧日期、數量等資訊。需要用錢時,隨時可按市場價格賣出去。拿著存摺,可在指定營業網點刷摺子,兌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刷摺子,可抵銷各種農資費用。
2014年11月,寧夏自治區級龍頭企業昊王米業集團有限公司,率先在永寧投資創建大型糧食項目——永寧糧食銀行。“代您保管、不收您錢、保您不虧、紅利返還,糧權在農、管理在行、監管在縣、利益共用,存儲期間存糧分紅。”寧夏昊王米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華説。
把糧食存在銀行裏:破解農民儲糧銷糧之困
2014年10月28日,家住永寧縣望洪村的農戶潘偉國開始犯愁了。作為小城鎮改造中的一戶,他面臨著儲糧、銷糧的困惑。
“貸款蓋了庫房和曬場,眼下稻子收完了,卻不知往哪銷糧好,把人愁死了。”潘偉國算了一筆賬:一年投入540萬元,借下30萬元加蓋了庫房和曬場。他手頭現錢所剩無幾,負債不少。
就在2013年,潘偉國沒地方曬糧,只能等稻子幹在地裏再收,結果打下來的稻子又碎又糙,損失不少。加上存在倉庫裏霉變的損失,一年下來潘偉國賠了90多萬元。吃了虧,潘偉國下狠心建起曬場和庫房,但銷路又成了難題。
潘偉國的故事只是農民儲糧、銷糧困難的一個縮影。
隨著永寧縣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大量農民由散居的平房搬遷到中心村的樓房裏。2013年至今,永寧縣李俊小城鎮、望洪小城鎮、李俊鎮寧化中心村、望洪鎮新華中心村、望洪鎮靖益中心村、勝利鄉八渠中心村等10個小城鎮、中心村相繼投入建設並使用,共涉及41個行政村,安置農戶達26646戶,建築面積260.7萬平方米。
可是,農民上了樓,打下的糧食如何保存?
2014年4月,永寧縣政府根據縣域實情,擬定了《永寧縣“糧食銀行”建設實施方案》,試圖通過糧食銀行的現代化行銷模式,為農民解決秋收時的儲糧和銷糧問題。項目總投資3.2億元,分三期建成,建成後可存儲糧食15萬噸。
按照“政府倡導,部門參與、企業運作”的模式運作,嚴格刷選之後,寧夏昊王米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運營。
“糧食銀行能為農民代儲原糧,不僅可以降低存儲損耗,還能為儲戶兌取成品糧,提高糧食利用率、週轉率和儲藏品質。儲戶憑藉存摺,就能在連鎖服務網點兌換生活用品和糧油。”王建華説,“商品糧根據品質按照當日市場價格折算存入糧食銀行。如果想直接獲得收益,農戶可以根據品質和當日市場價格直接同糧食銀行進行現金結算,免去銷糧週折。如果結算日的價格低於送糧日的價格,企業會在送糧日價格的基數上加以結算,確保農民糧食保值增值。”
通過糧食銀行分紅:現代化行銷服務新農村建設
“這個政策好啊,要是糧食能存進糧食銀行,我也就不用花那冤枉錢搭庫房、建曬場了。”在獲悉永寧糧食銀行的消息後,潘偉國很高興。
在負責建設管理的永寧縣農牧局副局長唐健看來,“永寧縣在全區城鄉一體化過程中,城鎮化率提速最快,在建的糧食銀行完全可以覆蓋全縣,全部消化農戶手中的余糧、存糧”。
為了保障糧食銀行的合理運作,王建華透露,農牧局對糧食品種、數量進行監督,物價局負責對糧食品種、品質、價格進行監督。
在兌換商品之外,還可以兌換分紅。按照糧食銀行運作機制,糧食存儲採取“儲存分紅”形式——水稻收益按照總金額的年6%標準執行;玉米、小麥收益按照總金額的年4%標準執行。定期執行該標準,活期執行該標準的一半。
目前,永寧糧食銀行一期項目已投入運營,一百多農戶的16845噸水稻存入糧食銀行。根據初步估算,永寧糧食銀行全部建成運營後,可形成年加工水稻12萬噸、儲存各類糧食15萬噸、存銷交易達45萬噸。農民可以通過糧食銀行分紅增收1240萬元,減少糧食損失7500噸。
“通過糧食銀行運作,可以盤活資本,加速糧食流通環節,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方便群眾生産生活,對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永寧縣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唐健説。
“永寧糧食銀行正處在起步階段,其發展需要政府部門、産業鏈上各個主體和金融機構共同努力。”王建華希望,政府能在糧食銀行的倉儲設施建設、資訊系統支撐、貸款、保險等方面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進而推動糧食銀行健康快速發展,更好地服務三農和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