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外貿重塑競爭優勢

  • 發佈時間:2015-07-23 15:31:1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宋斌斌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務院5月份印發的《關於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鞏固貿易大國地位,推進貿易強國進程,力爭到2020年外貿傳統優勢進一步鞏固,競爭新優勢培育取得實質性進展。“過去中國外貿發展拼規模、拼價格的粗放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新形勢下我國外貿發展必須打造技術、品牌、服務和品質新優勢,從初級的世界工廠向更高層次邁進。”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所長李健表示。

  據介紹,為配合《意見》的全面實施,接下來各部委也將陸續制定相關政策措施,以促進我國外貿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在李健看來,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是應對我國製造業傳統比較優勢弱化的現實要求。

  自2013年以來,中國一直保持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但同時也要看到,雖然我國實現了産品的國際化,但企業的國際化進程相對滯後,中國企業在經營理念、研發能力、品牌培育以及服務延伸等方面,和跨國公司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支陸遜表示,當前支撐外貿高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必須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同時,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推動我國外貿由規模速度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從拼數量、拼價格、拼汗水的粗放式增長轉向拼品牌、拼品質、拼服務的品質效益型增長。“過去國內出口企業普遍不太重視品牌,多以訂單式出口為主,加工貿易一度佔據較大比重,很多出口企業依附於跨國公司的産業鏈。”李健表示,當跨國公司的訂單也出現下滑的時候,國內企業逐漸意識到,必須擁有自己的品牌,實現多元化經營。事實上,在每年的廣交會上,相比普通産品,那些品牌産品的成交更加活躍。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擁有4200萬家供應商,其中前10萬家廠商佔據中國出口總額的90%,他們正是中國製造、中國出口的主力軍和中國的未來。“中國外貿的競爭力,説到底是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支陸遜表示,我們鼓勵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升自己的技術水準,支援企業到境外並購國外的品牌和技術、到國外建廠設店,實現互利共贏。

  據透露,為幫助國內優質製造企業實現自主品牌的全球銷售,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以完善品牌促進、品牌推介、品牌保護和品牌資訊公共服務為重點,著力建立完善更加有利於中國品牌發展的政策環境和體制機制。

  在當前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下,培養外貿競爭新優勢,還必須與這一戰略緊密結合,不斷做大新絲路市場。“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後,沿線國家反響強烈,一些國家正著手將本國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建設有效對接,不少合作項目已經陸續“開花結果”。

  如何更好地發掘“一帶一路”帶來的商機,再現古絲綢之路的輝煌,李健建議,除了國家主導的大工程和大項目帶動之外,國內企業自身也要更加重視沿線國家市場,做好前期調研和準備工作,通過互聯互通做大這塊市場蛋糕。

  據透露,接下來商務部將加強與沿線國家溝通協調,共同推動實施一批重大合作項目,引導和推動企業到沿線國家投資興業,實現本土化生産,同時推動製造業和配套服務業企業“走出去”形成産業聚集,促進共同發展。(摘編自7月20日中國工業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