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德智慧製造合作正在加強

  • 發佈時間:2015-07-23 15:31:0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李高超報道德意志銀行近日發佈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正著力加強國家層面和企業層面在智慧製造領域的國際合作,其中,中國與德國在上述領域的合作已經有相應成果,如中國和德國合作成立中德標準化合作委員會,開展“工業4.0”對話,設立“中德職教合作聯盟”,並制定了《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等。

  這份由德意志銀行高級經濟學家StefanHeng撰寫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正積極成為工業智慧化演變的領軍人,雖然發展智慧製造任重道遠,但在“中國製造2025”政策的指導下,中國正逐漸將長期願景轉化為實際行動。

  報告顯示,在多方位政策推動下,中國已在製造業創新發展的多個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在智慧製造相關專利方面,中國自2013年起在申請數量上已遠超美國和德國。在製造業人才儲備方面,2000年~2010中國科技、工程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數量平均以每年14%的速度遞增,2010屆自然科學類及工程類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生分別達31.8萬人和81.3萬人。

  報告同時顯示,中國網際網路經濟佔總體經濟比例也遠超國際平均水準。2013年中國網際網路經濟貢獻了國內生産總值的4.4%,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美國、法國和德國等發達經濟體。

  此外,中國市場的M2M(機器對機器)連接數全球居首,一些中國企業依靠大量研發投入,成功躋身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的行列。一項由商業及IT諮詢公司Infosys發佈的關於工業4.0的企業調研結果顯示,中國企業在機器數據技術上使用率全球最高,有57%的受訪企業表示應用了這項技術。

  德銀認為,基於中國工業的龐大規模,推廣智慧製造的潛在收益是不可估量的。中國自動化工業市場規模預計約在1000億美元,而單是2013年中國裝備製造業的産出就超過了3.2萬億美元。發展智慧工業不僅可以幫助中國企業爭取更高的市場份額,更能提高單位勞動力産能,從而彌補中國不斷縮小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保證國際競爭力。

  不過,報告也指出,中國發展智慧製造仍然面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雖然中國目前已取得不俗進展,但不能忽視多數中國企業的科技創新應用率依然相對落後。由於基數過大,中國工人的平均技術水準不高,人才的高等教育和培訓問題需要解決。此外,中國的網際網路頻寬和企業接入率落後於世界平均水準。據麥肯錫的調研顯示,中國中小型企業的網際網路使用率僅為25%,網際網路的普及推動更多依靠消費者而非企業。

  對此,報告建議,中國企業應成為發展智慧製造的主體力量。同時,政府應重點加強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為國內國際間的公私合作對話創造條件,為企業提供更有力的幫助,從而將各方能力最好地釋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