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貿加速向“優進優出”邁進

  • 發佈時間:2015-07-23 15:30:5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王曉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上半年,中國在保持傳統優勢産品出口增長的基礎上,部分裝備製造産品出口也實現良好增長。在進口方面,中國高新技術産品進口明顯好于同期進口情況,其中電子技術、生命科技、生物技術等進口表現突出。在當前的國際貿易環境下,貿易加快向“優進優出”方向轉變,是國際市場需求變化和國內生産能力提升的體現。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總值11.5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9%。其中出口6.57萬億元,增長0.9%;進口4.96萬億元,下降15.5%。儘管上半年中國外貿增速有所下滑,但與此同時也呈現出一些新變化和新亮點,特別表現在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加快轉變上。

  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在國內外經濟環境均不樂觀的背景下,外貿出口實現近1%的增長實屬不易。在當前的情況下,應該理性看待外貿發展新常態。面對嚴峻複雜的外貿形勢,還是應該堅持穩中求進,提高增長的品質和效益,推動中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

  理性看待增速下滑

  據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6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4.8,較5月回落0.2,表明未來兩三個月對外貿易出口壓力依然較大。在短期增長壓力仍然不小的背後,中國外貿發展已經進入中低速增長新階段。

  “高增長不可能一直持續,別説是實現了微增,即便是負增長也是正常的。”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徐振宇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應該理性看待當前的外貿增速下滑。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劉軍紅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在傳統市場需求不振、新興市場開拓空間有限的背景下,中國出口能實現正增長非常不易。

  對於外貿增速下滑的原因,徐振宇歸納出三個原因:一是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後,中國外貿增速基數過高;二是支撐中國外貿高速發展的傳統優勢如能源優勢、人口紅利及廉價的土地等生産要素優勢都在逐漸消失;三是外部環境不斷惡化。“美國仍處於後金融危機時代,歐洲債務危機還在發酵,新興市場經濟低迷,同時貿易保護主義也在抬頭。”

  徐振宇表示,從各方面因素來看,期待中國外貿高速增長是不現實的。況且外貿出口增速受外部因素影響大,主要是由市場和經濟發展規律來決定的,單靠一個國家的努力影響有限。

  提質增效正在進行

  儘管外貿增速出現下滑,但中國外貿調結構、轉方式取得的積極進展有目共睹。今年上半年,中國在保持傳統優勢産品出口增長的基礎上,部分裝備製造産品出口也實現良好增長。進口方面,中國高新技術産品進口明顯好于同期進口情況,其中電子技術、生命科技、生物技術等進口表現突出。

  在黃頌平看來,這正是外貿企業在加快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産能合作中更加注重高端製造、高附加值産品出口的最直接體現。“未來,我們必須適應外貿新常態、新形勢和新要求,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品質和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新優勢,提高外貿增長的品質和效益,提升中國製造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推動中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

  “國家出臺的一系列促進外貿轉型升級的政策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主要還是企業根據市場變化作出的選擇。”徐振宇認為,在當前的國際貿易環境下,貿易加快向“優進優出”方向轉變,是國際市場需求變化和國內生産能力提升的體現。

  劉軍紅也評價説:“這是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位置的不斷上升以及貿易體制和機制創新的結果。”他認為,國際貿易主要反映的還是比較優勢,中國現在提倡“優進優出”並不是對“大進大出”的否定,而是適應中國在全球産業鏈分工中位置的改變以及市場變化所作的調整,未來還是要通過産業和産品升級來提升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競爭力。

  業內人士預計,跨境電商、“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自貿區等帶來的外貿增長新動能已在逐步累積,再加上一系列穩定外貿增長的政策效果顯現,下半年外貿形勢將有所回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