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有林場改革:保護生態與改善民生並舉

  • 發佈時間:2015-07-23 12:30:3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國家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這一重大決策,成了我國林業改革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重要里程碑。

  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的改革,既是林業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那麼,國有林場究竟現狀如何?怎樣實現既保護生態又改善民生?7月14日至16日,我們跟隨國家林業局走訪了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的國有林場。

  管理體制有待完善

  “幹的是事業單位的活,拿的卻是企業的錢。”這是樺木溝林場場長柴景峰的開場白。

  位於內蒙古赤峰市的樺木溝林場,始建於1955年,總經營面積為169.55萬畝,列入國家生態效益補償的重點公益林面積是83萬畝,目前有職工111人,離退休人員64人。

  “當時屬於全額事業單位,到了1958年確定為差額事業單位,自1992年定性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後不再撥付工資經費。”柴景峰介紹説,以前有木材採伐、綠化育苗和生態效益補償資金這三部分收入來保障職工基本工資,但自今年4月1日停止商業性採伐後,現僅剩生態補償資金,遠遠不足以維持正常生活,就是這樣,林場依然堅守著“有錢沒錢,管護防火都得幹。”

  今年59歲的樺木溝林場職工孫佔武對此深有體會,他搖著頭説,太難了,一家四口除了靠自己每月1800元的工資外,還要挖山野菜,一年不足4萬元的收入,勉強生存。“這還不錯了,在林場,大部分都是挂賬,一年能發一次工資的現象很普遍,若發兩次算是好的吶。”

  “當前亟待解決的是人才不足,難以補充新鮮血液。”柴景峰苦中作樂道,現在管護森林的職工年齡結構都是祖父輩,大多是48—56歲,最小的為45歲,樺木溝也被戲稱為“老頭溝”。

  這不僅僅是樺木溝林場所面臨的困境,對於大多數國有林場來講,也是如此。

  “管理體制是國有林場發展的瓶頸。”柴景峰強調,林場雖然名義上為事業單位,卻是企業化管理,但又不能完全按企業化運作,加之又是國家森林公園、自治區自然保護區,還有生態環境的需要,木材生産與其他生産經營活動無自主權,難以承擔逐年上漲的工資、養老保險和各項事業費的支出,處境十分困難。

  與其為鄰、地處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的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和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雖然經營面積、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相類似,卻是另一番景象。

  森林經營不能急於求成

  作為全國七個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省之一,塞罕壩機械林場和木蘭林管局均為省屬垂直管理體制,此舉不僅使其勇立國家重點林區和國有林場改革的潮頭,還成了當地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領頭雁”。

  “正因此,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得以充分保障,使林場創造了荒漠變林海、沙地成綠洲,為京津阻沙涵水,築起第一道綠色生態屏障。”河北省森林公安局塞罕壩分局政委劉國權如此説。

  營造出今天的百萬畝林海確屬來之不易,那麼,怎樣才能把這片森林管護好、經營好、讓其發揮更大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森林經營必須解決急於求成的理念,只有科學經營才能可持續發展。”木蘭林管局副局長趙久宇強調,不科學經營的森林一定不是最健康的森林。

  而木蘭林管局的近自然育林理念,或許能成為一個有益借鑒。因為它不是放任樹木自然生長,是依靠順應自然規律,有選擇的間伐、漸伐,去貶留增,通過加速發育進程,培育高價值森林,實現林業資源的效益最大化,這對於我國傳統的森林經營來説,就是一場“林業革命”。

  趙久宇坦言,以前,大樹砍了賣,余留下的小樹都只能當柴薪燒,一立方米僅賣10元,但是經過人工培育修剪後,一棵樹可賣到千元,尤其是以山丁子、蒙古櫟為主的景觀樹種,其增值幅度可達到百倍,真是“一棵頂一車,一棵頂一坡。”

  同時,木蘭林管局還結合自身實際提出“流域經營”這一自主創新,推行以“目標樹”為構架的全林經營體系,使森林走上“採壞留好、擇優保留、藏富於山、寓財于林”的良性發展。

  趙久宇表示,這樣不僅避免了“青壯年”樹木的夭折,也為培育大徑材樹木奠定堅實基礎。

  多措並舉促增收

  如今,隨著社會發展,國有林場職能已從當初的木材生産,轉向了以生態建設和森林資源保護為主。

  “護林防火已成林場工作重點,佔到80%。”柴景峰強調,為使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大夥兒勒緊腰帶,自籌資金建設防火道路,並建立11處公益林管理站。

  據了解,近三年來,樺木溝林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資源火災。

  即便如此,樺木溝林場也不忘開拓創新,在保護生態的同時,不僅發展林家樂、家庭旅館、旅遊等産業,還在林區禁牧後,出資把曾經的畜棚圈、草園子進行拆遷改造為苗圃,引導大家培育綠化和造林苗木,增加職工收入。尤其旅遊業帶動了林家樂和家庭旅館的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已發展有10處。

  孫佔武就是受益人其中之一,他稱,自己全家依託6月—9月的草原黃金旅遊旺季,年凈收入大概為20萬元—30萬元。同時,林場還免費給每戶職工劃分一畝地,用來栽種樟子松、雲杉等綠化育苗,每棵成本2元左右,待長到高度為2米後,每棵就能賣到100元。

  據統計,樺木溝林場50%以上的職工和家屬,通過林家樂、蔬菜大棚、綠化育苗、採摘山野菜等發展方式,大幅增加收入。

  當談起如何看待國有林場改革?“翹首以盼改革,理順管理體制,明確公益性質,這是大家共同的心聲。”柴景峰講,尤其是在政策和資金方面多給予傾斜,才能保障林場健康、穩定發展,充分發揮其在生態建設與保護中的主力軍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