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的痛點在哪

  • 發佈時間:2015-07-20 06:00:2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什麼有關創新的政策制定了很多,效能卻有待提高?政府究竟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國家扶持創新創業的資金如何推動企業創新?創新人才從哪來?這些問題成為近日召開的“第五次技術創新圓桌會議”的焦點,來自國內技術創新領域的40多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展開了熱烈討論。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讓我歡喜讓我憂。”清華啟迪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梅萌説,喜的是全社會的創業創新積極性正在被調動起來,憂的是缺乏為創業創新服務的社會化的支撐體系。“雖然各種形式的創客空間、孵化器很多,但在軟體和硬體建設方面有待加強和完善,要防止‘一哄而起’,努力達到預期的效果。”

  “目前改革措施和政策很多,數以千計。一方面政策擁擠,另一方面政策缺失。”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東認為,“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各個主體是什麼角色、怎麼定位、彼此如何促進等都非常清晰。而目前我國企業、科研機構、大學在技術創新中的定位並不清晰,短期目標與中長期目標之間如何協調的政策也不明確。並且政策不斷調整之下,企業無法形成穩定預期。”

  “近年來,經常説要加強頂層設計,結果矛盾越來越向上集中。所以僅有頂層設計是不夠的,需要超越部門利益進行系統設計,充分發揮各類智庫的作用,形成一個達成較廣泛共識的方案,兼顧短、中、長期目標,以推動綜合配套改革。”劉東説。

  科技改革是點燃創新驅動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器,深化改革的關鍵是要加快政府科技管理職能轉變。政府職能應該怎麼體現?中國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李新男坦言,政府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促進基礎研究發展。制定科技計劃,加強基礎研究的條件建設,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基礎研究的積極性,政府努力營造環境和氛圍。二是要組織産業技術供給。從國家層面進行戰略謀劃,制定政策,圍繞産業鏈構建支撐産業發展的技術創新鏈。三是要營造有利於技術成果大規模轉化的環境。一方面要規範市場秩序,保障智慧財産權權益,建立健全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系統,另一方面也要梳理調整完善經濟政策和科技政策,著力營造有利於企業通過創新獲取競爭力的空間。四是要促進人才培養。

  當前,企業的競爭方式和創新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烽火科技集團副總裁余少華對這一點感受頗深:“我國高校都是一個教授帶很多博士和碩士,體量太小,微軟一個作業系統開發都要上萬人去做。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要提升國家重點産業的競爭力,就需要整合大規模資源投入,按照産業鏈構建創新鏈,變個體戶、小群體式創新為集團協同式的規模創新。”

  構建創新生態環境,産業鏈是非常重要的一環。TD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楊驊説:“TD式創新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為十幾年前用創新的技術來思考構建了移動通訊的完整産業鏈,同時圍繞産業鏈構築了創新鏈,並按照産業創新的不同需求,去不斷完善創新鏈。”

  “華為、蘋果、小米、特斯拉等企業能夠後來居上,就在於這些企業建立了內部支撐創新的制度和技術體系,包括方法、工具、研發基礎條件等等。”光刻設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李小平關注的是企業內部創新支撐體系,“我們老想用伯樂去發現千里馬,但誰是伯樂?伯樂如何産生?我們不能總依賴伯樂發現千里馬的這一種選拔創新人才的方式,市場經濟條件下還應注重在市場競爭中找到千里馬。”

  湖北盛佳電器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家盛的觀點代表了企業共識:“當前企業對創新政策環境的需求,與其説是優惠稅收,不如説更渴望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核心是智慧財産權保護。企業要靠專利保護獲得市場上更大利益來反哺創新,如果這條路走不通,企業的創新就維持不下去。”

  企業技術創新的真正動力來自市場競爭的壓力,那麼企業創新的真正需求是什麼?武漢科技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張政説,政府的創新政策要從點對點的擇優扶持,向普惠制和資助鼓勵為主轉變,讓更多企業的創新從內在動力出發,而不是眼睛總看著政府的産業政策上附帶的資金支援。“深化改革的方向是要用利益之油點燃創新之火。”

  文/雨 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