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九成“海歸”攜高科技項目覓伯樂

  • 發佈時間:2015-04-21 00:29:4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記者從正在深圳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獲悉,中國正迎來史上最大的“海歸”潮。在此次展會上,來自全球的“海歸”,攜項目到深圳覓伯樂,科技含量高,90%以上已得到本土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青睞。

  據大會組委會統計,90%以上的報名參會留學人員都攜帶有一個或多個高科技項目,這些項目普遍具有前瞻性和較高技術含量,且涉及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裝備製造、電子資訊、新能源等多個領域。

  記者了解到,海外華人組織踴躍報名回國參加大會。600多名留學人員中,呈現出了層次高、多元化的特點。他們大多數畢業于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高等學府,其中博士及博士後佔報名人數的66%,

  更有一些留學人員是擁有多個學位、涉足多種專業、精通多種語言的複合型人才。

  近100家業內知名企業,面向海歸人才開放逾1000個工作崗位,逾3000名海歸人才參會。據大會組委會透露,今年是招才引智單位報名參加展區最多的一年。

  據介紹,人才交流大會中設立“留學人員展區”,不僅增進了留學人員對國內創業環境、政策的了解,促進了留學人員與各地創業園區的了解和溝通,加速了高科技項目的落地。

  據介紹,近幾年來,超過3000名海外留學人員參加大會或組團到各地考察,攜帶回國的高科技項目超過2000個,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00多個高科技項目成功落地。

  據了解,深圳作為東道主,借此東方匯聚全球智力,積極推進創新創業。在開設留學人員展區裏,吸引來自

  27個國家的600多名留學人員參會,且其中90%以上的參會人員都攜帶一個或多個高科技項目;而國內各省市則“求賢若渴”,招才引智單位報名踴躍。

  事實上,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已經成為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人才與智力交流盛會,為海外人才登陸中國和國內人才走向世界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一方面是國內眾多城市經濟迅猛發展,求賢若渴,另一方面是海外高層次人才懷才抱智,渴望“伯樂”。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這一平臺,恰巧為雙方搭橋牽線。大會連續四年設立留學人員展區,旨在建成雙通道,為留學人員提供交流與分享的機會,打造對接與合作、招才引智的重要平臺,力爭促成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和項目落地。

  深圳作為首個以全市域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在産業轉

  型升級方面已基本形成了“高、新、軟、優”的特點;在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方面已連續11年居全國各大中城市的首位;在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方面已經成全國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最大、集聚性最強、技術創新最活躍的城市,其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突破50%。同時,當前深圳創新型科技人才結構性不足問題突出,世界級科技大師或者領軍人才、尖子人才缺乏,還存在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同生産和創新實踐脫節等問題。對此,深圳人才發展要進一步跟上創新步伐,既要遵循人才發展規律,破除阻礙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又要創新人才發展的方式方法,為拔尖科技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才華搭建廣闊舞臺。

  資料顯示,3年來深圳獲得了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在內的36項國家科技大獎。在福布斯發佈的“中美創新人物”中國10人名單中,深圳佔5

  席。在2014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深圳兩項研究成果入選。深圳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創新之城”,“創新”也成為深圳代名詞。

  數據顯示,2014年,深圳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1.16萬件,同比增長15.9%,連續11年居全國各大中城市之首;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6.7件,居全國各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市市長許勤表示,創新離不開高端的優秀人才。深圳企業強大的技術轉化能力主要是源於強烈的市場意識。他們能夠敏感地去捕捉技術創新成果,然後迅速把技術轉化為産品,形成一個企業,進而打造一個産業鏈條。在深圳,企業成為了真正的市場主體。企業在成為創新主體之前,一定要成為市場主體。如果你不是市場主體,就沒有競爭意識,就一定不會有創新動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