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中概股回歸
- 發佈時間:2015-07-20 04:32:29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唐 燁
最近,在美上市的歡聚時代和噹噹網在同一天宣佈,公司董事會接到私有化要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0多家中概股發出了私有化要約,擬啟動回歸A股的程式。
當年,由於境內資本市場制度設計上的限制,一批中國企業只能遠赴海外曲線上市,其中不乏有增長潛力的優質企業。如今政府頻出支援中概股回歸的政策,使得中概股終於有機會“返鄉”。對內地股民來説,將有更多投資優質資源的機會。對中概股本身來説,能回歸A股市場也具有很大誘惑:回歸後的高估值,也將為中概股帶來溢價收益;中概股的大部分業務在國內,回歸後它們的業務擴展也會更加便利。
中概股從海外市場退市,需要走很多手續與流程,大約需要6個月到12個月,再到國內A股市場上市,還需要一段時間。即便現在A股市場暫停了IPO,但對很多中概股來説,回歸A股還是大趨勢。
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中概股的回歸。
第一,承接中概股歸來,要讓它們能在中國資本市場發揮更多積極作用,監管機構還有很多制度建設需要完善。
很多中概股背後都有投行資本的力量,其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但由於多種原因,近年在美國股市中很多中概股並沒有得到很好地估值。而中概股一旦回歸A股市場,很可能給這些投行資本帶來遠遠高於在美國股市的投資回報。第一個歸來的暴風科技就是一個例子,它在A股市場上市後連續拉出了32個漲停板,兩個多月暴漲了1400%。數據顯示,境內金融市場內網際網路、軟體和資訊技術行業股的平均市盈率超百倍,遠高於納斯達克市場,兩者之間相差近4倍。因此,對監管機構來説,要提前做好制度防範,避免“返鄉”後的中概股帶來新一輪圈錢潮和套現潮。從更長期來看,還需要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以此增強A股市場的承接能力,讓大量中概股回歸不會對A股市場造成衝擊。
第二,股民也要有一雙“慧眼”,對回歸的中概股要區別對待。中概股並非全部都是優質股,也不乏一些缺乏業績支撐和未來潛力的股票,在海外上市時它們的股價長期處於低位並非沒有道理。
此外,對中概股而言,面對回歸誘惑,也切忌盲目跟風。如果中概股一窩蜂地集中進行私有化退市,也可能會被境外投資者認為是短視投機行為,未來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的通道可能會遭到封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