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成思危先生與中國資本市場論壇的不解之緣

  • 發佈時間:2015-07-20 00:31:4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吳曉求

  2015年7月12日清晨,收到成思危先生前秘書小謝的短信,説成先生於當日淩晨逝世。讀此短信,我內心深感悲痛,一天都處在傷感之中,腦海中不時浮現出先生的音容笑貌,他與我多次討論中國資本市場的情景歷歷在目。多年來,他的憂國為民、正直善良、胸懷坦蕩、敢於直言的精神一直感染著我,他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刻見解和執著的學術精神令我敬仰。他是我內心十分敬重而仰望的前輩學者和人生導師。這種敬重和仰望並非來自於他曾經的顯赫地位,而是源自於他正直的品格、憂國的情懷和關愛後輩的精神。我為他的去世流過一個男人和學者少有的眼淚。

  我認識成思危先生是在21世紀初的一些金融改革和資本市場發展的論壇上,算來已有10多年時間,那時,他已身居民建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高位。也許我的幾次發言引起了他的注意,後來我們的接觸多了起來,一年總有兩三次。多次接觸和請教,發現我與成先生的價值觀和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看法竟如此契合。他是我精神和學術上的良師。

  我從1996年起創立並一直主持中國資本市場論壇,迄今已有19年曆史。2003年底,我懷著十分敬仰的心情邀請成思危先生出席第八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並作主旨演講,當時,他是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收到邀請函後,他欣然同意參加論壇並答應作演講。這是他第一次以副委員長身份參加我主持的中國資本市場論壇。第八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的開幕式和主旨演講是2004年1月10日上午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舉行的。我清楚地記得,這一天北京下著鵝毛大雪,成先生的車在漫天雪飄中緩緩來到人民大學,我懷著敬重的心情迎接他並表達了我由衷的謝意。2004年前後,理論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股權流動性分裂問題(後稱之為股權分置問題)。股權分置現象嚴重制約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制度設計上的一個頑疾和重大結構性缺陷。所以,這次論壇的主題就定為“中國資本市場:股權分裂與流動性變革”。在當時,這既是一個複雜的理論問題,也是一道改革的難題。成思危先生針對這個重要問題,在這次論壇的開幕式上作了一個重要演講。他説,我本人與中國人民大學的學術交流比較密切,今天我以一個學者身份與大家討論中國股票市場問題。他説,中國股票市場是一個半流通市場,國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流通的只有社會公眾股,而社會公眾股在總股本裏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左右。這樣的半流通市場存在四個弊端:(1)不能全流通的股市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是有限的。真正能流通的股票市值僅佔GDP的百分之十幾,難以起到經濟發展的晴雨錶的作用。另一方面,股市的穩定性與其規模成正相關關係,大半股份不能流通的後果不僅人為地誇大了我國股市的規模,還降低了股市的穩定性。(2)不能全流通的市場形成了不同的利益主體。國家股、法人股、公眾股的持有人利益不一致,非流通股股東與社會公眾投資者的利益不一致。(3)造成了同股不同值的現象。非流通股的價值遠低於流通股,使股市難以保持公平,同股不同值,實際上就是同股不同權。(4)難以發揮股市在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在“一股獨大”或者非流通股佔多數的企業,難以做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盈利能力的作用,不利於上市公司品質的提高。

  為此,他強調,必須推進股票市場的結構性改革,造就全流通的市場。他提出全流通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一要有利於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二要有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全流通改革的方案要注意六個方面的可行性:(1)技術上是可能的;(2)經濟上是合理的;(3)法律上是允許的;(4)操作上是可執行的;(5)進度上是可以實現的;(6)政治上要能為各方所接受的。這些原則對當時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設計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2005年5月啟動的股權分置改革正是基於這一總體思路而展開的。後續的實踐表明,改革是成功的。

  成思危先生應邀參加了2006年1月7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的主題為“股權分置改革後的中國資本市場”之第十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2009年1月10日召開的主題為“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之第十三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2010年1月9日召開的主題為“大國經濟與大國金融:探尋中國金融崛起之路”的第十四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2011年1月8日召開的主題為“中國創業板:成長與風險”之第十五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2012年1月7日召開的主題為“中國證券公司:現狀與未來”之第十六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在他參加的這六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中,成思危先生針對論壇主題,都做了高水準的主旨演講。

  我記得,成思危先生在2010年1月9日召開的主題為“大國經濟與大國金融”之第十四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作的主旨演講,表現出一個國家領導人和學者大家的寬廣視野,內容豐富而又具前瞻性。他在這次主旨演講中説,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和經濟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們説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那麼資金就是企業經濟的血液,沒有資金的流動,經濟就會缺血,就不可能有健康的發展,通過這次國際經濟危機,可以看到金融對經濟的重要性。他強調,從長遠看,中國經濟發展有六個平衡關係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儲蓄和消費的平衡;二是內需和外需的平衡;三是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平衡;四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平衡;五是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平衡;六是地區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平衡。

  繼而,他詳盡論述了這六大平衡關係。(1)儲蓄和消費的平衡。中國儲蓄率太高,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傳統習慣;二是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儲蓄是以防不時之需;三是缺乏投資工具。老百姓大部分剩餘收入只能存到銀行。為此,要為居民提供更多的消費産品,讓大家能夠擴大消費,升級消費;還要提供更多的投資工具,促使存量財富的增長。

  (2)內需和外需的平衡。金融危機使我們外需大量減少,造成我國産能過剩、工廠減産、失業人員增加,這個局面短期內並不容易扭轉,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轉向依靠國內消費為主的原因。為此,首先就要做到讓群眾能消費,增加其購買力;其次是要讓居民敢消費,為此需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政府應在教育、醫療和住房等方面提供適度的社會保障;最後是要讓居民願消費,這一方面要轉變過於著重儲蓄的傳統習慣,同時又要給居民提供新的消費産品。

  (3)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平衡。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是互相促進和互相制約的過程,要穩步推進金融創新,但要加強金融監管,因此,需特別防止過度投機,金融監管應該做到合理合法、適度有效。首先要符合金融的規律,依法監管,以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發展。

  (4)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平衡。虛擬經濟在國外發展很快,虛擬經濟規模過大帶來了大量的金融風險。金融危機之後,西方國家虛擬經濟的規模有了一定的降低,特別是加強了對衍生品的監管。我國虛擬經濟的規模偏小,還需要適當發展,這也是為什麼要進一步推動金融創新的原因。

  (5)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平衡。金融危機後,中國不應該再繼續追求過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我們必須考慮過去為經濟增長所付出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代價。無論如何,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和認識必須要提到重要層面。

  (6)地區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平衡。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這兩個平臺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東亞將成為世界經濟的第三極,這樣就會逐漸形成一個多極化的世界,將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通過我與成思危先生的多次接觸,我發現他的演講稿不要人代筆,演講提綱都是自己親筆撰寫。正因為此,成先生的演講邏輯嚴密,結構和思路非常清晰,政策上有操作性,有事實、有數據、有高度、接地氣、合國情,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先生參加學術會議從不念稿子,從不打官腔,從不説假話和空話,極少講套話,講的都是真話。先生每一次出席中國資本市場論壇都給予我莫大的鼓舞,每一次演講,都給了我學習的機會。他的精神和品格不斷激勵我辦好中國資本市場論壇。

  今年5月6日,我受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培訓中心的邀請,在廈門國家會計學院給300多位全國人大代表作報告時,從小謝處得知,成先生已病重,但仍心繫國家發展、改革和開放,精神很樂觀。同時,小謝還告訴我,實際上成思危先生參加2011年和2012年我主持的中國資本市場論壇時已身患癌症,但仍堅持參加論壇並親自撰寫演講稿。聽後,我非常震撼,內心充滿感恩,並與小謝相約回京後,一同去看望成先生。但因種種原因,未能了卻心中的願望,未能當面表達一個後輩對先生的感恩之情。

  在我心中,成思危先生就如宇宙中一顆熠熠發光的星星,永不泯滅,就猶如夜航的明燈,照亮前行。我深深地懷念您,成思危先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