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華 101給你幾個超千萬畝的理由

  • 發佈時間:2015-07-20 03:32:2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作物,面積約5.6億畝。據統計,10萬畝以上玉米品種有800多個,在如此激烈的角逐中,農華101為何能脫穎而出?今天我們請讀者隨記者走進農華101加工基地,去探尋農華101的獨特之處,去感知農華101生産經營者做品種的理念。

  鄭裏本報記者王蔚萍

  農華101是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拳頭品種,2010年憑藉優秀的區試表現,同時通過東華北、黃淮海兩大玉米主産區域的國家審定。通過國審後的農華101很快嶄露頭角,2010年9月,種植面積40多萬畝,2011年成功突破300萬畝。短短幾年時間,如同火種燎原一般,農華101種植面積累計近2000萬畝,並且與京科968一道成為2013-2015年北京市玉米更新換代主導品種。俗話説,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農華101神話般的奇跡背後有怎樣的成功秘笈?盛夏7月,記者探訪了金色農華的懷柔加工基地。

  精心呵護不讓種子受一點傷

  從北京的東四環驅車一個多小時抵達金色農華懷柔加工基地,接待記者的是金色農華玉米集團總裁譚春平。譚春平帶記者走了幾個地方:加工車間、成品庫和原料種子庫。

  加工基地的院落乾淨寬敞,但並不用於堆放種子。譚春平介紹,從玉米果穗到種子成品,金色農華奉行種子不落地原則,以減少種子在裝運過程中受到傷害。在加工車間,譚春平最先介紹的是國內第一條立式玉米種子加工線,這是金色農華自己設計建造的,它具有將種子一次提升到頂,完成風篩選、比重選、包衣、包裝等多道工序的優點,相比傳統的臥式生産線,可減少4-5次提升。譚春平説:“種子就像孩子,經不起折騰,每多提升一次,破損率就會隨之增加。”這條生産線2009年創建,至今還有許多企業前來參觀學習。

  同樣,數控批量式包衣設備和自動配藥、供藥裝置也由他們自主研發製造。據了解,像這樣裝有自動配置、自動送藥設備的種企全國範圍內屈指可數,設備的先進性可以比肩國際水準。“我們為什麼自己搞加工機械,那是因為搞加工機械的不了解種子,只有深刻理解種子是生命體的人,才知道怎樣對待種子,呵護種子。”譚春平解釋説。

  譚春平所説的理解還包括對種子的尊重。在成品庫和原料倉庫,記者看到的是整潔的地面,原料種子碼放整齊劃一,每個種子垛垛面平整,四邊線幾近筆直。庫門嚴格密封,庫房內溫、濕度恒定。“有些人來參觀後,認為我們在作秀,沒必要這麼認真。這幾年,種企或多或少都有積壓和退貨,我們也有,怎麼對待這些種子,各家的態度和做法確實差異很大。我們認為,種子是生命體,這個生命繁衍出農民的收成,我們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彰顯對生命的尊重,對農民利益的尊重。這麼多年來農華101從未出現過田間出苗問題,這便是根源之一。許多種植戶説起農華101,第一條就是‘芽硬’。在許多種企,原料露天堆放不算罕見,正常情況下,大田種植時,風吹日曬的原料種與精心存貯的相比,出苗表現不一定有顯著差異,但遇到低溫、陰雨、乾旱等逆境時,出苗表現差異就非常大了,而此時農民朋友對於種子先前的‘待遇’並不知情。以前搞農業的給人家的印象土,拿産品不當産品,亂七八糟地就交給農民了,這種情形必須要儘快改變。”譚春平邊走邊説。

  精準推廣讓種子去最喜歡的地方

  談及種子推廣,多數種企的做法無外乎找縣級代理商,種幾塊示範田,開幾場觀摩會。金色農華能在競爭激烈的東北地區站穩腳跟,靠的也是大同小異的推廣方式?譚春平説,金色農華在推廣方面有過教訓,也付出過沉重代價。

  農華101剛通過國審,譚春平就制訂了“三大戰役”策略,即通過長春、四平、遼北戰役,從佔據此地域多年的鄭單958、先玉335手中奪得一席之地。但是一番鏖戰下來,譚春平發現這些地方的農民不太認農華101,原因是農華101在這些地方生長,穗棒有點禿尖。雖然長得不好看,但對産量沒什麼影響,譚春平調整了戰略,將戰場移至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科左後旗、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一帶。説來神奇,雖然只隔一條高速路,但是“農華101”卻再也沒有禿尖現象,用吉林省農安縣開安鎮上臺村種植大戶李艷玲的話説:“咱這棒子長得锃亮,往車上一裝,那叫好看”。陣地的轉移找到了適宜農華101安居樂業的地方,連帶赤峰、承德一帶的農民都從心裏接受了這個品種。不僅如此,區域的轉移還避開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傳統強勢品種結出的玉米穗為白軸,而農華101是紅軸。由於加工澱粉時,紅軸玉米比白軸玉米多一道工序,許多澱粉企業不願意收購紅軸玉米。現在農華101種植區域遠離澱粉加工企業集中區域,農戶收穫玉米多為賣糧,況且農華101賣相好,每斤比其他品種還高幾分錢,農民種植起來熱情更加高漲。

  吸取這個經驗,金色農華提出了精準推廣的理念。為了將對的品種用對的方法種植到對的環境,金色農華玉米集團在全國建立了2000多個定位試驗點、2萬多個定點示範戶,用這些試驗示範數據,分析品種的適宜區域和風險區域。

  記者在去基地的路上順道看了一下農華的新職工培訓,同行的農華員工説這已經是今年第四期培訓了。記者到商鵬教育院校時,學員們剛下課,一張張稚氣未脫的臉上洋溢著熱情和喜悅。這些學員中90%都要補充到行銷隊伍裏,從參加培訓人員的數量也可以推斷出會有更多的農華101種子通過他們送到農民的田間地頭。

  精彩表現讓農民稱讚不已

  一個品種,農民説好才是真的好。在譚春平的電腦裏,最多的“幹貨”就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操著不同的方言站在自己地裏對農華101讚不絕口的視頻。他們樸實的話裏出現最多的詞語是農華101抗大斑病、抗紅蜘蛛、抗旱、抗倒、産量高。很多畫面是相鄰的兩塊地,一塊大面積枯黃,而另一塊卻生機勃勃,俊俏挺拔的便是農華101。去年農華101在許多地方再次彰顯了卓越的抗病、抗倒、抗旱優勢,在風災、病災、旱災重災區,人們一次又一次親眼目睹了一線之隔天壤之別的生死奇跡。在河南溫縣番田鎮搞調研的工作人員聽當地的百姓這樣説:“其他玉米都倒了,農華101還站著。”“誰家種的農華101不用找,地裏站著的都是。”

  在種植面積最大的東北,農民對農華101的嚮往更是明顯,種的歡天喜地,沒種的懊悔不已。今年春播時,多雨氣溫低,5月中旬,吉林省梨樹縣石嶺鎮孟家嶺村村民劉寶成在自家地裏補苗,看著人家種農華101的苗出得齊全,劉寶成十分懊惱,後悔自己沒有選擇農華101,只能一棵棵補種,以期收穫之際損失能儘量小一些。

  和劉寶成一樣後悔的還有內蒙古開魯縣麥新鎮麥新村的邱立春和松原市善友鄉新家村的王芝。去年因嫌8000粒100元的農華101價格偏高,邱立春轉而選擇了其他的品種,秋收時,種農華101的畝産一千五六百斤,而他的地畝産卻只有一千二百多斤,他恨自己算不過來賬:“種子貴有貴的理,每畝多收幾百斤糧食,啥錢都出來了”。王芝今年六十五歲了,他種了一輩子地,在別人眼裏是響噹噹的好把式,他不能原諒自己選錯了品種,少收了糧。他低頭擺弄著手裏的兩穗玉米,自言自語道:“人家的農華101一穗能下糧七八兩,而我的這品種卻只有三兩多。”

  收穫的季節,無論是在各地籽粒機收現場會上,抑或是田間測産觀摩會上,農華101都大放異彩,據農華的工作人員介紹,最大的現場會規模過千人,好多人一邊開會一邊填訂單。內蒙古科左中旗舍伯吐鎮大木林村的趙玉田給農華101做了一個全面的總結:“農華101苗勻苗壯、穗位低,另外金色農華不僅品質優、售後服務好,還創辦了農業種植學院,讓農民上自己的大學,啥也不説了,我不僅要自己種,還要動員親戚朋友一塊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