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亞洲經濟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審時度勢)

  • 發佈時間:2015-07-17 04:0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王  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態勢持續分化,內生增長動力仍然不足。在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下,亞洲經濟增速繼續引領全球,與美國經濟復蘇一道成為全球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關鍵動力。但同時,亞洲新興經濟體經濟運作中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

  亞洲對世界經濟的依賴依然較強。亞洲經濟的主要風險來自美元加息預期和全球風險偏好趨於謹慎,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資本流入特別是債權資本流入的基礎不夠穩固。有些國家依然過度依賴外部融資,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有些國家金融市場的外資比例過高;有些國家難以在2015年有效縮減債務規模。亞洲新興經濟體對外經濟依存度普遍較高,亟須在結構轉型和區域合作中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亞洲經濟體競爭力呈現穩定中有所分化的態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課題組連續4年編制併發布反映亞洲經濟體綜合競爭力的評估指數及其排名。2014年度的評估排名顯示,亞洲經濟體競爭力總體呈現穩定中有所分化的態勢。與2013年度相比,亞洲經濟體2014年度綜合競爭力排名錶現相對平穩。“亞洲四小龍”再次佔據綜合競爭力排名前4位,新加坡、中國香港、南韓和中國台灣分列第一至四位;緊隨其後的是區域內的傳統發達經濟體,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和以色列分列第五至八位;中國連續保持較強的綜合競爭力,排在第九位;西亞、中亞主要資源輸出國綜合競爭力表現欠佳,該地區大部分經濟體持續遭受地緣政治和政局動蕩的衝擊,依賴資源輸出的經濟體還受到國際能源價格下跌的影響,其中巴林表現較為突出,列第十位。

  中國經濟新常態成為影響亞洲經濟的關鍵因素。2014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處於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階段,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房地産市場持續低迷成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首要因素,産能過剩是宏觀經濟面臨通貨緊縮壓力的主要誘因,融資瓶頸約束尚未根本突破,企業經營比較困難。中國是亞洲多數經濟體的第一或第二大貿易夥伴和重要投資來源地,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成為影響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的關鍵因素。

  以主動作為在世界經濟中贏得更大發展空間。快速變化的世界政治經濟環境給亞洲各經濟體下一步發展帶來挑戰。地緣政治衝突、貨幣政策分化、商品價格下跌等眾多複雜因素交織在一起,使亞洲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受到威脅。過去幾年,很多亞洲經濟體都在致力於推進國內改革,並組合運用多種政策,以更好地應對內外條件的變化。無論中國實施的全面深化改革,抑或印度著力推進的莫迪新政,還是日本延續其抗擊通縮的刺激政策,這些主動作為都向世界表明,亞洲還是處於發展中的亞洲,尋求改變的亞洲,富有競爭力的亞洲。亞洲各經濟體的主動作為有助於提高自身競爭力、抵禦外部風險衝擊並贏得更大發展空間。當前,美國經濟復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亞洲主要經濟體的出口。但更具有根本性的因素是,亞洲市場正在加速融合擴大,亞洲各經濟體正在推進區域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貿易投資便利化。這將有助於亞洲市場一體化和亞太自貿區建設,從而大大增強亞洲經濟的內生動力。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副部長)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17日07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