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與世界經濟互動呈現新態勢(大勢所趨)
- 發佈時間:2015-07-17 04:09: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於深度調整期。經過6年的努力,美日歐經濟正在緩慢走向復蘇或走出衰退。同時,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放緩。在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新技術革命孕育突破的新形勢下,亞洲與世界經濟互動呈現新態勢。
東亞和歐洲、北美經濟呈現不同走勢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3—2019年,東亞經濟增速將由5.9%降至5.3%,而北美和歐洲的經濟增速將分別由2.1%和0.4%上升到2.7%和2%。但東亞仍是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特別是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對世界經濟具有重要影響。
亞洲與北美和歐洲之間的貨物貿易失衡狀況正在改善,但服務貿易失衡格局進一步擴大。亞洲是國際服務貿易的凈輸入國,歐洲和北美國際服務貿易凈輸出國的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
2015年亞洲有望成為資本凈輸出地區。根據權威預測,歐洲有望于2017年成為資本凈流入地區,北美也有望于2019年成為資本凈流入地區。屆時,全球對外投資格局將發生逆轉,亞洲成為資本凈輸出地區,歐洲和北美成為資本凈輸入地區。
東亞地區就業形勢基本穩定,但發展中國家失業率有所上升。東亞經濟仍具有較強活力,失業率普遍在5%以下。
中國對亞洲和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增大
巨大的經濟規模決定了中國對亞洲和世界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2014年,中國經濟規模按匯率計算突破10萬億美元大關,進一步鞏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但仍具有巨大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隨著中國放眼全球實施擴大內需、“一帶一路”等戰略,中國對亞洲乃至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將進一步增大。如,擴大內需不僅促進中國的消費和投資增長,而且擴大進口需求和對外投資,進而帶動亞洲以至世界經濟增長。據估計,2014—2020年,中國進口累計將達1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將突破1.2萬億美元,將為世界其他地區貢獻7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有關調查顯示,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是最有利於拉動亞洲經濟增長的經濟貿易機制。“一帶一路”戰略貫穿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希望通過推動沿線國家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帶動商品、服務、資金、産能和技術跨境流動,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經濟合作,增進沿線國家經濟福利和人民福祉。
影響亞洲和世界經濟的主要因素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是影響亞洲和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新興經濟體對能源需求放緩的大背景下,國際油價重現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很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稱,2015年原油價格低於80美元/桶的可能性超過70%。這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從現有條件看,國際油價長期在較低價位波動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一是油價長期高企必然導致化石能源的節約、替代技術進步和投資,從而産生化石能源需求減少和供給增加的長期效應。二是美國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和預期加息導致美元大幅升值,將引致油價進入下跌通道,並將對世界經濟波動産生中長期影響。三是新能源開發利用快速增長將持續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進而對油價産生長期抑製作用。所以,除非出現重大非經濟因素,國際油價不太可能出現2009—2011年那樣脫離基本面高位震蕩的情況。
新能源將改變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國際能源署的一份最新報告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已接近世界能源需求總量的20%,並預測2035年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量的比重將達到24.53%。如果未來核能、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就將大幅度降低能源生産成本,從而影響亞洲乃至全球製造業佈局。
資訊産業迅速發展,繼續對亞洲乃至全球經濟産生重大影響。資訊技術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一方面體現為不斷出現新的資訊技術産品;另一方面體現為資訊技術與其他産業的有機結合,促進新業態形成,推動國際分工新格局和經濟全球化新趨勢深入發展。近年來,新一輪資訊技術革命正在興起。網際網路技術迅速發展,推動網際網路金融、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一批新興産業出現,3D列印、智慧機器人等在製造業的應用前景日益廣闊。這將對全球供應鏈管理和綜合物流革命産生顛覆性影響。去中心化、網路化和智慧化生産方式正在替代傳統工序分工和規模化生産,開放式創新正在取代傳統創新模式,這是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
此外,生物技術發展正在影響亞洲乃至全球産業轉型發展。生物農業、生物能源和生物醫藥是目前發展較為迅速的領域,也是未來生物産業發展的重點。
(作者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17日07 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