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路電臺廝殺:躁起來的新興市場

  • 發佈時間:2015-07-16 01: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浪科技 劉璨

  版權戰、口水仗、爭主播…今年的網路電臺發生的種種事件,讓人不由得想起當年的視頻網站大戰。區別在於,視頻網站發展了3-5年才開啟了“PK”模式,網路電臺兩年便已進入狀態。

  以喜馬拉雅、考拉、蜻蜓等為代表的網路電臺多成立於2013年左右,起初發展特點各不相同。比如蜻蜓開始以集合各大傳統電臺內容為主,喜馬拉雅以有聲讀物見長,考拉擁有較多的主持人資源,PGC內容做的比較好。

  但從最近幾家的動作以及App的內容風格來看,都有向綜合性音頻內容服務商發展的勢頭。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説,“目前大家強化優勢內容之後,都在補全。”

  這個新興的市場目前仍處在培育市場擴大用戶量的階段,談商業化談地位都為時尚早。不過各方均已慌不迭的跑馬圈地。這個過程,摩擦難免。

  頻繁下架 口水仗不斷

  即使2015年只過去了一半,這半年發生的事情也足夠讓今年稱得上是網路電臺的多事之年。

  先是在2月份,New Radio創始人楊樾撰文直指多聽FM剽竊。

  隨後,4月17日荔枝FM、多聽FM同時被蘋果App Store下架。荔枝FM與多聽FM將矛頭共同指向了喜馬拉雅,稱喜馬拉雅向蘋果進行惡意投訴,並指出喜馬拉雅在蘋果商店有大量惡性優化。

  隨後,喜馬拉雅也遭到了蘋果強制下架。

  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內,喜馬拉雅和荔枝被連續多次下架,其中荔枝FM被下架4次,喜馬拉雅FM被下架3次。

  最近的一次下架事件發生在6月底。喜馬拉雅、考拉、荔枝在蘋果商店再次遭遇被下架,截至目前只有荔枝恢復了正常下載。

  下架的原因,一方面來自於被舉報刷榜,另一方面是內容侵權。

  據了解,根據蘋果的受理機制,收到舉報後被投訴方必須證明自己沒有侵權,只要不能證明,侵權就成立,就會被下架。

  而對於網路電臺來説,多數均已開啟用戶上傳功能。在這些海量內容中,找到一期版權有爭議的節目並非難事,只要有一期被投訴者不能完全自證版權,投訴幾乎就可以成立了。

  多家網路電臺圍繞各自聲稱的“獨家版權”內容你來我往鬥了幾個回合,目前仍未有一個定論,到底誰家侵了誰家的權。

  不過無論是否侵權,這場爭鬥至少是進行在“明面上”,但惡意刷榜的行為卻讓人覺得無處追溯。

  在最近的一次下架事件中,新浪科技得到的資訊是,幾家網路電臺均表示下架前夕APP在蘋果App Store的評論數有了非常規的爆髮式增長。

  惡意刷榜的存在,可以説是非常巧妙的利用了蘋果規則的漏洞。蘋果能夠發現某App的下載量以及評論量的異常,但無法確認這種行為是來自於何處。

  按照常人的邏輯,競爭對手是不會做雷鋒,來雇人為自己的app刷下載量。但競爭對手卻可以利用這一點,導致APP下架。

  下架後帶來的直接影響,便是每天幾十萬的下載量戛然而止,而對方的下載量則得以超速增長。一旦遭遇這種惡意刷榜行為,企業很難自證清白。

  對於此次下架是否遭遇競爭對手惡意刷榜,幾家的表達均非常謹慎,表示正在內部排查下架原因。喜馬拉雅方面稱已經向蘋果申訴,希望規範調整對類似事件的處理。

  熱鬧背後

  讓人不由得好奇的是,為何是今年頻發此類針鋒相對的的事件?

  經過走訪,多家電臺負責每人平均向新浪科技表示,資本方的青睞迅速的將市場帶火,各家在拿到融資後紛紛加快跑馬圈地,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摩擦。

  有意思的是,為了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多家網路電臺均選擇了向綜合性服務平臺進軍。以排名靠前喜馬拉雅、蜻蜓、考拉為例,在APP中針對社會不同領域均做了詳細的分類,這些分類大同小異。

  “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事情,本著為消費者服務的出發點,為了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我們也要把我們的內容做全。”考拉負責人説。

  而據了解,目前段子、脫口秀類、搞笑類節目普遍收聽率較高,各家均把此類內容推的很高。

  另外,對於優勢內容的爭搶也很難爭出個結果。

  “現在的情況是,對於明星資源沒有誰能真正拿到所謂的獨家版權。”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以郭德綱為例,在此前的口水仗中,喜馬拉雅強調其擁有獨家版權,而多聽則指出,在簽給喜馬拉雅之前,郭德綱曾經將自己的作品授權給超過十家的分包機構,這些分包商與多聽簽了版權協議。

  除此之外,草根創作者版權意識也不強。就像此前較為火爆的《凱叔講故事》,在一開始市場推廣階段,他幾乎在所有的平臺都上傳了節目。

  在傳統內容上沒有辦法進行區別化競爭,與對手拉開距離,這是網路電臺目前的一個現狀,也是最近事件頻發的誘因。

  “在錄音的內容上已經是比較焦灼的狀態,不好玩了,同質化比較嚴重。”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口水仗並不能解決問題。可以看到的是,有的網路電臺已經著手強化這方面的獨家性,比如針對某個專業主播的某檔節目,簽訂排他性協議。

  會重走視頻老路嗎?

  造成競爭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網路電臺目前的優勢都還不明顯。

  雖然喜馬拉雅與蜻蜓對外宣佈用戶量過1.5億,但並沒有第三方機構的支援。根據考拉後臺統計數據,考拉的用戶數將將過億。目前三家已經形成網路電臺第一梯隊,不過從規模上相差不多。

  根據新浪科技此前的報道分析,網路電臺的爭搶,體現了平臺對優質內容的渴求,而這與視頻網站爭奪優質的視頻內容資源有著諸多雷同之處。

  現任蜻蜓FM CEO的楊廷皓在接受採訪時指出,目前網路電臺行業確實像視頻網站一樣在爭奪優質內容版權,但網路電臺與視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在用戶規模、産業鏈大小、內容生産能力上都有著較大的差距,所以一味爭搶存量內容的方向是有問題的,最終大家會發現這一方向的投入産出比很低。

  於是跟視頻網站的發展路徑類似,幾家網路電臺公司在不斷簽約音頻版權的同時,也在逐步培養自己平臺上類似視頻網站“自製劇”的産品,以謀求降低內容獲取成本。

  而除了自製內容之外,網路電臺也存在著一些不一樣的機會,這些機會建立在網路電臺不同於其他形式的特點之上。

  “只要是能夠觀看視頻的環境,絕大多數用戶不會聽電臺。”多聽直播負責人馮亮説,不過她也指出,網路電臺的在各種封閉環境的應用場景很多,單單是汽車後裝市場,便有2000億的市場待挖掘。另外,在視覺資訊量爆炸的時代下,閒暇時刻選擇收聽網路電臺讓眼睛休息的使用者也越來越多。

  在汽車內由於是移動的狀態,並且有了車聯網的概念,基於位置的服務讓網路電臺在O2O領域有了很多看得見的商業化的機會,目前各家網路電臺均加大了汽車市場的合作力度。而這在一場景便是網路電臺區別於視頻的一大應用場景。

  另外,在UGC以及PUGC內容生産的模式上,網路電臺預計會比視頻網站走的更快。網路電臺使用門檻較低,用某電臺從業者的話來説,20分鐘就可以學會基本操作,而生産一個視頻內容則需要一個專業團隊,網路電臺基本上只需要一個人。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門檻降低也會帶來品質的下降。

  New Radio創始人楊樾曾指出,目前網路電臺優質內容太少。他認為這才是音頻市場版權風雲背後的根本原因,“做一個好的播客比較難,但是做一個播客太簡單了,99.9%節目都是草根、沒人聽、品質不高,大家都去搶0.1%內容。”

  區別化的嘗試

  除了內容爭奪之外,部分網路電臺已經開始進行一些區別化的嘗試。

  以考拉FM為例,馮亮稱正在著手開發一個手機直播的項目。對於這個項目她非常興奮,她認為這實現了很多場景的突破,“比如一個用戶去購車,他可以在購車過程中用音頻進行實時直播分享。”

  另外,這種直播也是將傳統電臺的的互動性搬到了移動端,主播可以實時開啟許可權,讓某個聽眾加入互動。甚至還可以邀請幾個嘉賓,進行一場多人對話的直播。

  這種直播還可以成為自媒體的一個新途徑,採訪者可以將採訪過程進行實時直播並互動,這比純文字的自媒體更加有趣。

  不過這種直播分享的模式已經在視頻領域出現,國內已經出現了像映客這樣的視頻直播APP。對於如何進行定位區分和競爭的問題,馮亮認為視頻分享會對分享者要求很高,需要全程保持拍攝姿勢,無法讓分享者有更多的操作。“手機直播還是希望能夠抓住一個平衡點,進行一個更輕鬆的分享。”她説。

  除考拉之外,喜馬拉雅與多聽均推出了車載網路電臺設備。這種設備以手機為依託,在插入汽車後,便可實現手機到汽車的無縫接聽。

  這些嘗試雖然非常有趣,不過門檻並不高,競爭對手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模倣推出類似産品。因此考拉FM的CEO俞清木認為,應該儘快把各自的行業壁壘建立起來。不僅要跑得早,也要跑得快。

  雖然幾家網路電臺創始人都表示目前行業還沒到沒到你死我活的階段,也沒有誰能穩穩做到“No.1”,但是從今年發生的事情來看,這個行業的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

  但是在這場混戰中,每家企業都是傷痕纍纍,沒有哪家能夠脫穎而出。網路電臺行業需要思考的是,現在應該合力把市場做大還是早早開啟內耗模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