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品牌培育沒有捷徑可走
- 發佈時間:2015-07-15 06:17:1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名特優新農産品、培育知名品牌的要求之後,很多地方制定出臺了相應的農業品牌實施規劃或意見。但是,培育農業品牌不能簡單地貪大、求快。農業品牌有自己成長的邏輯,只能尊重利用這一邏輯,不能改變甚至破壞這一邏輯。同樣,農業品牌培育也沒有捷徑可走。政府部門的引導、支援、扶持不是包辦替代,農業品牌培育只能以農業企業、農産品行業協會、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為主
近兩年,各地打造農業品牌的熱情很高,尤其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名特優新農産品、培育知名品牌的要求之後,很多地方積極行動,制定出臺了相應的農業品牌實施規劃或意見。不少地方還提出了具體的品牌發展目標,要求一至幾年內培育多少個地方性或者全國性知名品牌等。這些舉措,對儘快改變我國農業品牌滯後、影響力不大的狀況很有必要。不過,農業品牌形成與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如果簡單地把培育品牌理解為幾年內在數量上達到怎樣的規模,會使農業品牌受到傷害,欲速則不達。
從實踐來看,與這種指標式品牌發展思路互為應和的做法,目前主要是貪大和求快。
貪大,幾乎成了現在品牌培育中的一大通病,只要品牌有了些名氣,産品稍稍好賣點,就一味追求覆蓋率、佔有率,恨不能一品蓋天下,賺盡市場錢。前不久媒體披露的東北某知名大米産地,從外地拉進大米加工成“混合米”,然後以當地大米品牌統一對外出售,使當地大米品牌美譽度大打折扣。這種兌水放大品牌産品的做法不止發生在一地兩地,一些消費者熟悉的品牌産品,似乎已經習慣了“拼牌”放大效應。
但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兌水膨脹的品牌産品早晚會在市場露餡。更為重要的是,拼牌農産品會以品質的變化、口感的差異沉默地告訴消費者真相。農業品牌産品不同於一般工業品牌産品,很難貼牌加工生産。受制于地理環境、氣候乾濕、日光溫差等影響,農産品有地理標誌産品之別,某種産品産能規模就只能這麼大,再大了就不是這種産品了。即便相同的地理條件,對早晚溫度把握不同,也會帶來口感甚至品質差異。盲目貪大的做法無法顧及這些特徵,最終會導致品質下降,品牌受損,一些曾經的名牌消失,原因莫過於此。
求快,同樣會對農業品牌造成傷害。一些地方為了加快品牌培育進程,往往首先在擴大産品規模上下功夫,有的甚至會採取行政動員或者命令方式要求大面積、大規模種養某種産品,打造大型示範園、産業帶或者專業地名,追求一夜成名。由於忽視了農産品內在特性,加上資訊失衡失真,可能好幾個地方都在打造同一産品品牌,不僅品牌沒有形成,同類産品大量集中上市還會帶來“賣難”。此外,還有一些地方熱衷於所謂品牌策劃,或者製造“噱頭”讓産品露臉。農業品牌當然需要某種上市契機,有時候也需要“賣點”甚至“爆點”,但鋻於農産品本身的週期性、地域性以及品種更新換代等要求,應更多地保持産品品質的連續性,而不是製造“爆點”。
農業品牌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沒有強大而廣泛的農業品牌,就沒有強大的現代農業。但是,農業品牌有自己成長的邏輯,只能尊重利用這一邏輯,不能改變甚至破壞這一邏輯。同樣,農業品牌培育也沒有捷徑可走。政府部門積極倡導農業品牌戰略,有利於營造農業品牌的良好氛圍,使品牌成長少走彎路,但這種引導、支援、扶持不是包辦替代,農業品牌培育只能以農業企業、農産品行業協會、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為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