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項並舉構建 長期健康穩定股市

  • 發佈時間:2015-07-15 01:00:1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徐高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過去半個多月裏,A股的急劇下跌使得風險向券商和銀行(融資資金的主要提供者)傳導,威脅金融體系的穩定。出於防控風險的目的,政府堅決地採取了穩定市場的措施。為了遏制股指的跌勢,降息降準、IPO暫緩、要求上市公司釋放利好等救市政策相繼出臺。特別的,在央行流動性的支援下,證金公司大舉購入股票護市。這些舉措已經見效。

  但是,現在歡呼還為時過早。A股市場之所以會有此次的動蕩,是因為在市場運作、金融監管等方面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這些深層次問題沒有解決之前,股市的風險仍然存在,類似過去幾週的動蕩還有重演的可能。

  為了構建一個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股市,調控政策需要打贏短期穩市場、中期化風險、長期促改革這三大戰役。

  短期穩市場。當市場形成加速下跌的正反饋態勢,市場風險向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傳導之時,阻斷惡性迴圈,抑制風險蔓延是第一要務。這是過去一段時間政府全力救市的關鍵原因。換句話説,雖然救市的戰術目標是提振股指,但其戰略意義在於防控風險。

  中期化風險。在穩定了市場之後,接下來應該進入化解股市風險的第二戰役。這場戰役的主要目標是降低股市融資盤數量,次要目標是救市措施的平穩退出。

  儘管A股融資盤數量在過去半個月已經明顯減小,但從國際經驗來看,其絕對規模仍然偏高。要在不引發市場大幅波動的前提下降低其規模,需要促使其主動有序退出。

  要實現降低融資盤規模所需的震蕩行情,需要政策對股市做區間調控。在下跌壓力比較大的時候托舉市場,在市場漲幅較大時主動降溫。這種區間調控正好可以與救市措施的退出結合起來。

  必須要看到,在過去幾週為了穩定股市而出臺的救市舉措中,有相當部分是權宜之計,對市場運作有負作用。如果救市舉措不能較快地平穩退出,反而會成為市場風險的一個來源。

  所以,在市場漲得比較快的時候,政府就應有意識地撤出救市政策,並逐步減持購入的股票。而當市場下行壓力較大時,又需要重新托市。在這區間調控中,政策收放不應拘泥于股指點位,而需要以融資盤的動向為主要參照。

  在此過程中,還有兩項技術性的措施可有助於融資盤風險的化解。

  其一,蒐集併發布場內外融資盤的精確數據。前幾週市場情緒之所以緊張,部分緣于各方都沒有場外融資的數據,因而難以估算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在未知之中,市場更容易變得恐慌。因此,相關部門如能蒐集併發布這方面的數據,就能夠有效降低市場的不確定性,併為加強監管做好資訊上的準備。

  其二,對股市融資進行嚴格的資本充足率監管。這次股市震蕩已經清楚地表明,股市融資也是一項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業務。換句話説,股市融資有威脅金融體系穩定的潛在破壞力。因此,應該把股市融資當成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業務來監管,要求提供融資的金融機構為其準備足夠的資本金,以便通過資本緩衝來吸收可能的損失,控制風險的蔓延。目前,隨著市場的回穩,股市融資規模又出現了反彈的苗頭。此時更應該推出這樣的監管舉措,從源頭上抑制融資的增長。如果擔心這樣的監管會增大市場壓力,那至少可以用“新老劃斷”的方式,從新增融資做起。

  長期促改革。穩定了市場、化解了風險,只能算完成了對A股震蕩的應對。但在長期,更重要的是吸取此次教訓,通過改革來構建健康的股市運作機制,預防類似危機再次發生。在這調控股市的第三場戰役中,關鍵目標是改革金融監管體制,並實現IPO註冊制。

  這次股市震蕩凸顯了金融混業經營的發展趨勢和金融分業監管的現有模式之間的矛盾。銀行資金炒股的風險早為人熟知,我國在過去也曾多次對其強力叫停。但在近些年,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更加隱蔽的銀行資金入市通路又被創設了出來,最終導致數萬億銀行資金流入股市,既加劇了股市泡沫的發展,也形成了從股市到銀行的風險傳導路徑。

  這種情況之所以會發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前金融監管體制存在不足。在銀行資金入市的各條資金鏈條上,職司金融監管的三會分別只能看到其中的一環或幾環,而缺乏對全程的掌握。這樣,就留下了不少監管的盲點以及監管套利的空間,從而導致風險不斷積累。

  既然金融行業已經進入了混業經營時代,監管體制就應順應這樣的潮流,構建混業監管的大一統體制,形成對金融業務的監管全覆蓋,不留盲區。

  此次股市急速下跌,跟之前股市明顯泡沫化也有直接關係。混業監管模式雖然可以減少銀行資金入市,但並不足以消除泡沫的可能。從構建長期穩定股市的角度來看,必須要在市場中形成自動平抑股價過快上漲的機制。這個機制的建立有賴於IPO註冊制的落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