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業:網路時代要“硬”起來
- 發佈時間:2015-07-14 06:20:17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資訊化時代,軟體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過運用網際網路理念,軟體技術與工業技術開始實現融合發展。要讓電力驅動的機器變成軟體驅動的機器,讓製造向網際網路化、智慧化、網路化、服務化方向發展,形成製造業網路化産業生態體系——
中央編辦近日公佈了工信部的部分職責和機構調整,一個重要的變化是把軟體服務業司改成資訊化和軟體服務業司。“我們的職責範圍變大了,工作重點將由軟體服務業拓展到兩化深度融合、資訊安全等方面,為智慧製造提供軟體支撐將是主要方向之一。”工信部資訊化和軟體服務業司司長陳偉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回答説。
在日前舉辦的2015推動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骨幹企業發展工作座談會上,陳偉也表示,要發揮軟體的核心驅動作用,大力推進軟體技術與工業技術融合發展,推動智慧製造。同時,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培育壯大一批骨幹企業,推動軟體産業由大變強,提升全行業支撐服務“中國製造2025”的能力。
結合帶來神奇變化
融合了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管理人員可以在千里之外實現對生産過程的監控和管理;開工了數字控制系統,原來70分鐘的數控機床加工準備時間被縮短到5分鐘……在瀋陽機床,記者看到了軟體與製造結合後帶來的神奇變化。
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戰略,還是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概念,其本質都是利用大數據分析、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將業務知識深度嵌入軟體中,通過軟體再造業務流程,實現“零件與機器的互相交流”。“中國製造也是一樣,要以加快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推進智慧製造發展,實現製造業由大變強。”陳偉説。
軟體服務業企業早已捕捉到智慧製造的市場機會。中海創集團與振華重工合作,結合最新自動化和資訊化技術,要共同構建全球最高水準的智慧港口;啟明資訊為一汽集團從決策、經營到生産打造了一整套資訊化體系,並提供數字化汽車解決方案;達夢數據庫公司則為瀋陽機械製造廠提供了數控機床的全生命週期管理解決方案,實現全流程線上監管。
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我國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收入近1.6萬億元,同比增長17.1%。其中,資訊技術服務收入佔全行業比重超過一半。陳偉表示,這説明軟體業服務化、網路化趨勢明顯,智慧製造也正是要讓電力驅動的機器變成軟體驅動的機器,讓製造向網際網路化、智慧化、網路化、服務化的方向發展。
核心技術仍待突破
在日前舉行的“2015中科曙光技術創新大會上”,曙光總裁歷軍對外介紹“數據中國”的企業戰略,並宣佈正打造數據平臺,構建從高性能計算、伺服器、存儲、新安全等覆蓋全流程的自主技術産品服務體系,向數據服務提供商轉變。
陳偉坦言,中國軟體業的基礎研發能力還較弱,尤其是實時作業系統、雲作業系統等核心技術薄弱,國産研發設計工具、製造執行系統、工業控制系統、大型管理軟體等相對缺失。這將造成資訊安全受制於人,未來的工業網際網路、包括工業控制系統等也面臨新的挑戰。
其中,作業系統成為下一步要突破的關鍵。據介紹,工信部將著力推動發展3類作業系統,一類是工業嵌入式作業系統、工業作業系統、移動智慧終端作業系統等基礎軟體,以提高智慧製造領域作業系統等基礎軟體能力;一類是智慧汽車作業系統、車載應用軟體,以支援汽車産業轉型發展;另一類是工業機器人作業系統,以推動工業機器人研發和應用推廣。
我國軟體企業研發投入力度和水準不斷增強,在許多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調查顯示,2014年軟體企業研發投入較上年大幅增長了54.3%。“但綜合50強軟體企業全年研發投入總和,與IBM、微軟兩家企業的研發投入總和相當,反映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我國骨幹軟體企業加快規模化發展任重道遠。”陳偉説。
成為創新創業焦點
利用手機線上選座、團購等方式,影院上座率可以大幅提高;通過交通雲平臺,交管部門可以開展交通出行需求分析,提升指揮調度效率;整合醫療健康數據,醫患可以實現精準匹配和掛號……
軟體已不再是處於從屬地位的工具。生産領域出現的工業網際網路、工業4.0等,消費領域涌現的打車軟體、網際網路金融等,都是軟體技術與業務知識深度融合、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緊密結合,從而深刻變革傳統業務模式的結果。
這也令軟體業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焦點。軟體園紛紛發佈“創業+”行動計劃,通過創業培訓服務體系,並提供資金,推動軟體企業成果孵化;大型企業紛紛搭建開放平臺,將用戶資源和技術資源開放給軟體業合作夥伴,降低創業者進入市場的門檻,推動軟體應用層出不窮;軟體創業者們則紛紛瞄準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成果不斷涌現。
陳偉表示,軟體業要把握向網際網路化發展的趨勢,堅持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並重,探索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技術、業務和管理創新體系。同時,加強産業聯盟、開源社區等的建設,推進軟體企業、網際網路企業與工業企業深度合作,推動基於網路的協同創新。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