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商閃電入駐澳洲 分析稱多數代購只剩4年時間

  • 發佈時間:2015-07-11 14:3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澳大利亞《大洋日報》報道,傳言中,京東老闆劉強東那句“90%私人代購都是假的”所引發的口水戰仍在上演。繞開代購當事人和京東之間的恩怨情仇,經濟學專家們就以下兩件問題做出分析:首先,代購未來的路有沒有?如果有,怎麼走?其次,代購可能存在下來的理由和他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功能是什麼?

  假如強東不來 代購們能不能保住生意

  京東的國家館並不孤單,它雖是劉強東指揮的一場“閃電戰”,但是阿里巴巴也已經擁有和京東基本一樣的商業模式,甚至它的國家館會更多。6月24日,阿里巴巴集團中國零售事業群總裁張建鋒在啟動二期十一個國家館儀式上表示,“國家館項目”在集團內部醞釀已久。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路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女士表示:“相比起京東,阿里巴巴這個後起之秀擁有更加開放的電商生態系統,可以讓更多澳洲商家自願在淘寶或天貓上開網店,因此那些最初的私人代購未來將不再是中國消費者的第一選擇。”但莫岱青女士也指出,由於阿里巴巴沒有自己的專屬物流,比起京東將更可能和私人代購分享一部分供貨渠道。

  看這個架勢,阿里巴巴是要和京東“全球購”在“國家館”項目進行貼身肉搏。以馬雲的財力和積累的大批買家人氣來看,阿里巴巴澳洲國家館將來落成以後,和京東“澳洲館”相比,哪一個對代購的傷害更大猶未可知。

  有網友認為,代購們在劉強東攪局之後恐怕要在“風中飄零”了。但卻鮮有人看到阿里巴巴同樣也是猛龍過江,況且除了阿里巴巴和京東,現在所知蓄勢待發的其他電商大鱷也不少。

  強東來了,這場以京東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市場爭奪戰似乎一開始就對代購不利。這還不算,面對將來數家電商大鱷涌入澳洲的現實,代購們是不是要飄零殆盡了呢?

  澳經濟學家:大多數代購時日無多

  “大多數代購時日無多”,如果非要給這個時日加上一個期限的話,莫納什大學經濟學教授史鶴淩相信是四年。

  在澳洲經濟學界大名鼎鼎的史鶴淩教授,正是坐落于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內澳大利亞國家展覽交易中心的創始人,他親手規劃的澳洲國家館,可以説是把澳洲商品直接送到中國消費者手上的開拓性項目。

  在採訪中他特別談到了代購的未來,史教授説:“《中澳自貿協定》通過以後,四年之內代購應該還是有一定的空間,四年之後這個空間就很小了。”史教授的觀點主要建立在中澳兩國互相減免關稅的時間表上。“相較于私人代購高昂的採購成本,郵寄費用和代購服務費,中國的客戶可能會越來越傾向於選擇實力強大的跨境電商平臺。”

  然而,並非所有的門都對代購關上了。史鶴淩表示,代購和京東、阿里巴巴等電商大鱷合作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未來的方向之一。“代購在澳大利亞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採購途徑,可以和國內比較大的電商整合成一種新的採購機制,這個路是一定會走的。”他相信雖然《中澳自貿協定》從政策面動了代購的“奶酪”,而且代購現象也會逐漸地減少,並不會完全消失。

  代購為什麼能存在?也許只有了解代購的生存發展之道,才能對這個群體未來之路做一番研判。

  代購生存法寶:價格優勢+非關稅壁壘

  代購為什麼能夠存在?史鶴淩教授解釋説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價格因素:“代購商品價格較低,其實就是繞開了整個關稅系統,即使要交,也是交行郵稅,行郵稅是遠遠低於現在那個(注:中國進口)關稅。”第二個因素是代購可以繞過一些非關稅壁壘。所謂的非關稅壁壘就是指中國政府通過政策暫時阻止一些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例如,目前一些澳洲化粧品,保健品,藥品要進入中國市場都需要經歷一系列政策審核的過程。“以保健品為例,現在要拿到認證,就俗稱的'藍帽子',就要8萬澳元,大概兩年的時間。”史教授分析説,“今後中國在這些進口商品的審核上不但不會放鬆反而有收緊的趨勢。而代購們由於走的是郵寄線路,並沒有受到這種官方限制的掣肘,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會有生意可做。所以説,即使價格優勢在今後可能不復存在,代購單靠中國的非關稅壁壘,部分還是可能生存下來的。”

  中國易觀智庫分析師王小星也表達了與史鶴淩教授類似的觀點。王小星對記者説:“代購的存在就是因為過去跨國商品流通渠道不流暢,才有的代購。”王小星還進一步強調説:“還有一些産品中國消費者也有需求,但考慮到中國消費者購買的頻率不是很高,這些跨境電商大鱷可能不會去做。”換而言之,除了一些熱點的大宗商品,例如奶粉、保健品和食品之外,王小星認為私人代購在其他商品的需求上還有生存空間。

  至於假貨這個話題,分析師王小星也有自己的看法,由於貼牌假貨的利潤空間實在太大,短時間內,不管是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巨頭,還是傳統的私人代購都不太可能完全根除假貨。“中國只有進一步放開政策,讓商品通過正規渠道能夠進來,同時加強官方渠道的監管和處罰,才能讓那些作假者無利可圖。”王小星對記者説。

  觀察

  為了呈現最近京東(電商大鱷)和代購者間的硝煙恩怨和走向,《大洋日報》記者用一週時間做了大量調查,採訪了專家、電商大鱷和代購從業者。代購作為一個現象,似也有其偉大的地方,它的偉大不僅僅在對於眾多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滿足,而且對中國進出口貿易體制的完善也施加了一次次“現實的逼迫”。

  代購者的長期存在,讓中國消費者在原有進口體制限制下所隱藏的需求能量夠浮出水面;同時,這些對於境外商品的蓬勃需求也讓中國品牌電商企業看到了利潤和市場的新增長點。海外代購所掀起的需求浪潮和電商平臺的發展訴求,或許還是推動《中澳自貿協定》這個國家間雙邊協議簽訂的一個背後推手。儘管很難看到將來,我們還是要感謝那些海外代購們,他們用自己在逼仄商業空間內的勞作讓澳洲商家和中國消費者同時受益,儘管他們還備受指責,儘管他們中的一部分可能很快就會消亡。

  在代購淡出歷史舞臺之前,仍將繼續推動著中澳兩國的自由貿易。只要中國的不免稅列表上還有一樣在中國受歡迎的澳洲商品,只要非關稅壁壘還存在,我們相信代購還將會以某種方式繼續存在下去,在浩瀚的全球商業海洋中,和那些巨無霸的商業王者們一起悄然起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