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錄取,讓我歡喜讓我憂
- 發佈時間:2015-07-11 07:31:5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全國多個省份的普通高校招生投檔錄取工作正式拉開帷幕。考生可通過教育考試院查詢錄取結果。考生填報的志願能否實現將逐漸揭曉。
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區,高考填報志願政策不盡相同。那麼,這種關係到千萬學子前途命運的政策是如何設計的?這樣的決策是否合理?記者為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填報志願,考前還是考後
“為什麼只有上海是在考前填志願呢?感覺好坑,多麼不幸……”在網路上,對上海高考前填報志願的吐槽並不鮮見。
而北京自今年起,高考志願填報時間從考前填報調整為考後知分填報,並調整本科志願設置。2015年,我國高考前填報志願的地區只有上海。
考前或考後填志願的科學依據是什麼?“總體來看,高考前後填報志願各有利弊,並不是説考前填一定不好。”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介紹,考前填志願較大程度上根據考生平時的表現,也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不少考生的高考分數與平時考試有偏差,學生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但另一方面,考前填志願能夠更大程度地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也認為,考後填志願未必完美:“考前填志願,學生可以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考後填志願主要看分數了,這個志願不一定是考生真正喜愛的。”
在熊丙奇看來,這兩種填志願的方式都有一個問題,就是考生無法獲悉高校的錄取情況,而高校的錄取歷年是有波動的,有大小年之説,分數線變化比較大。有的學校某一年招生人數多,有的地區家長和學生不願意或者不敢填報,這些都會導致錄取發生變化。”
以教育大省江蘇為例,在2005年之前,江蘇省實行的是傳統志願而非平行志願。傳統志願是一種“志願優先、遵循分數”的做法。投檔時先將考生按院校誌願分開,再將填報同一院校誌願的考生按照分數高低排隊投檔。而“平行志願”則是按“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實行傳統志願時,不少考生不願意去外地,而更願意留在本省,很多外地院校在當地的錄取分數很低,甚至錄取不滿學生。如果錄取不滿的話,徵求補填志願,或者在獲得許可的情況下減少原本招生人數,甚者降分錄取。
建立更完善的評價體系
在經過一年的復讀後,江蘇的理科考生徐同學2015年的高考分數是311分,這個分數比該省的理科本科二批線高1分。這樣一個尷尬的分數讓全家深處煎熬糾結之中。
徐同學的境遇絕非孤例。事實上,每年的填志願都會讓絕大部分家長和考生焦慮。
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熊丙奇認為,與之前的傳統志願相比,平行志願是有進步的。一個考生填報傳統志願,假如第一志願填報不好,那麼後面的志願則面目全非。而平行志願對於報考院校來講都算是第一志願,是根據分數由高到低錄取。但是平行志願也有自己的問題,那就是更重視分數,把學校分成三六九等,好的學校分數高,差的學校分數低。在平行志願之下,好學校差學校排座次是非常明顯的。
熊丙奇指出,只有打破目前的分省按計劃錄取制度,實行基於全國統一測試基礎之上的高校自主招生,才能破解這一問題。這種多元評價體系,也能引導中學進行多元、個性教育,不再只關注高考分數,而重視學生個性、興趣培養。
儲朝暉認為,目前,依據單一的分數很難做到科學。我們應建立更加完善全面的專業評價,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儲朝暉比較看好建立學校和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學生把自己的資訊提供給資訊庫,學校根據資訊庫選擇學生,學生再在被錄取的學校中自己選擇。“應該完善和盡可能增加學校和考生之間雙向選擇的機會。” 儲朝暉説。
(科技日報北京7月10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