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城市路燈變身停車“管理員”

  • 發佈時間:2015-07-11 04:36:44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曉鳴

  大城市普遍存在停車難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在北京、上海有,在全世界都是這樣,其根源在於車位不足。不過現在,德國人開發出一套可幫助未來的駕駛員快捷找到車位的系統。將來,駕駛員通過在智慧手機或導航裝置上輸入目的地,即可知道附近是否有車位並查明車位的位置。

  車位不足造成了許多不良後果,譬如,排放尾氣和顆粒物、製造噪音,以及令駕駛員備感沮喪、身心疲憊等。馬庫斯·慈維克是西門子交通集團智慧停車位監測系統開發項目負責人,他説:“一般情況下,尋找停車位的車輛約佔車流總量的30%。如果我們想在未來解決全球各大城市的停車難問題,僅靠新建停車場和提倡騎車是不夠的。”數據顯示,2014年,德國的客運交通量比2013年增長了1.4%;據德國聯邦交通和數字基礎設施部稱,2015年這個數字還將提高1%。

  裝在路燈上的智慧系統

  正因如此,自2013年10月以來,茲維克和幾位同事一直在潛心研製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新辦法。這個名為“高級停車位管理系統”的解決方案,將雷達感測器整合到路燈中或安裝到建築物上,以持續監測分佈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停車場,並將停車位佔用情況發送至軟體系統。交通主管部門將收集這些資訊並實時將之轉發給應用程式運營商。這樣一來,通過諸如智慧電話、平板電腦或車載導航等終端,每條道路上的駕駛員都能知道哪有空車位。

  用感測器來監測街道並記錄停車位使用情況的做法,其實並不新鮮。譬如,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區開展的一個試點項目,就正在試用3000隻地面感測器。試驗中發現一個麻煩的問題,這些嵌在瀝青路面中的感測器只能記錄其上方是否有東西,無法測量出車輛的大小或位置。而且一旦下雪或地面感測器蒙上塵土,大多數感測器都會停止發送測量數據。硬體開發負責人弗洛裏安博士解釋道,“所以,我們想到了不從下方,而從上方來監測街道。”

  西門子研發的這款感測器非常小巧,因此可以將之安裝到路燈上,並由路燈為其供電。它們也可以安裝到路桿或建築物外墻上。它們可以從高處監測大約30米長、9米寬的區域,這相當於排成行停放著的大約5到7輛汽車。與攝像頭和超聲波感測器不同的是,可以用塑膠外殼來保護雷達感測器,而不會干擾雷達波束。因此,這種感測器能夠融入城市環境,讓人渾然不覺。

  茲維克表示,“雷達感測器的解析度的確低於常規監視攝像頭,但它們具備其他優點。”譬如,由於解析度很低,它們只能記錄簡略的圖像。他解釋道,“這可保護路上往來人群的個人隱私。”此外,相比地面感測器而言,雷達感測器不太容易受到霧、雨、照明條件變化和冬季天氣等的影響,並且更加經濟划算。

  更多功能有待開發

  開發這種高頻感測器是一個艱巨的挑戰。要知道,這種感測器必須能夠與其“同事”通信,並且要足夠小,才能安裝到路燈上,此外,它還必須易於製造和安裝。弗洛裏安説:“感測器由天線、模擬電子系統、模數轉換器和信號處理元件構成。應當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之整合到城市基礎設施中。”

  如何將這種感測器生成的資訊傳送給未來的駕駛員?西門子的答案是:感測器將通過移動式無線電通信,將其數據發送至控制中心的軟體。在這裡,將通過計算停車位的實時佔用狀態,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並轉換為明白易懂的資訊。結合智慧電話或導航裝置提供的位置和目的地數據,車輛將被指引至最近的空車位。

  還有一點,這款軟體採用了自學習系統,它能夠識別出停車位按反覆出現的相同週期被佔用的情形,譬如,在一天當中的某幾個時段或一個星期內的某幾天,停車位是否經常被佔用或很少被使用。然後,它將根據這些資訊,計算出關於道路使用者到達特定目的地時可能遇到的停車位情形。

  弗洛裏安表示,“這個系統能做的不只是停車優化。”可以想像,感測器將實現更多功能,如測量交通流量、優化自主車輛導航,或者向電動汽車駕駛員提供關於充電站的資訊。系統還有可能將交通密度資訊發送給城市路燈系統控制中心。然後,路燈系統控制中心將根據不斷變化的交通需求來調節照明。他總結道,“因此,我們的停車位監測系統可以在未來的智慧城市發揮重要作用。”

  西門子的這個解決方案尚未得到廣泛檢驗,但今年春季開始在柏林發起一個試點項目。在這個項目中,將為一個長100多米長的路邊停車區配備感測器。茲維克説:“停車難問題影響著每一座大城市和其中的居民。我們樂觀地認為,未來我們也可以用這個系統來緩解其他城市的停車難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