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園區能否托起新農人夢想?

  • 發佈時間:2015-07-11 04:35:0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艷玲

  淩晨1點,龍勇智翻身起床,來到大棚裏為已經盛開的火龍果花授粉時,鄰居尚建勳也開著載滿新鮮葉菜的小貨車出發去批發市場了,而鄰居秦隆在忙碌一天后已早早進入了夢鄉。這三個年輕人都是四川成都新津縣青年(大學生)現代農業創業園的業主,看中了當地針對大學生農業創業的扶持政策給力而先後進駐園區。

  新津縣建設創業園區扶持大學生農業創業的做法受到認可。今年6月,致力於打造“創業天府”的成都市出臺了被媒體稱為“農業創業十條”的一系列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將採取市縣共建的方式,在全市規劃的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基地(精品園區、示範帶)專設大學生農業創業示範園區,對到園區創業的大學生給予補助。

  從2009年開園,新津縣青年(大學生)現代農業創業園距今已有6個年頭。6年裏,園區發生了怎樣的創業故事?效果如何?記者進行了調查。

  補貼高設施好大學生業主遠道而來

  還有2個月,34歲的尚建勳進園就整整一年了。去年9月,他向當地農業部門提出的入園申請得到批准,花了8萬元從一個離園的大學生業主手裏買下鋼架大棚,很快便進入生産狀態。

  尚建勳告訴記者,他本來在成都市一家生態農業公司工作,萌發農業創業念頭後,四處打聽各地地租價格和扶持政策,了解到新津大學生創業園的扶持政策後,還專門到了園區考察,最終敲定辭職“落戶”園區。

  原本在外租地進行種苗生産的秦隆與尚建勳一樣,2013年在考察新津縣大學生創業園後,直接把基地挪了“窩”,如今入園已快有2年時間。

  大學生入園政策究竟有多給力?記者從新津縣農發局了解到,園區佔地面積約450畝,原則上按30畝為一個生産單元,每個入園大學生只能承包一個單元,期限為三年,前三年土地租金由政府補貼80%,按照當地普遍900斤大米的地租價格,入園大學生只用每畝支付396元的租金。

  之所以要限定30畝的土地面積和3年的期限,新津縣農發局副局長白偉告訴記者,創業園區主要是起孵化培育職業農場主的作用,只是為大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農業創業提供經驗積累,面積有限的園區作為一個創業支點,需要盡可能為更多的年輕人提供機會。

  除了地租大幅度減免以外,園區完善的基礎設施也值得一提。記者看到,園區內機耕道筆直寬闊,土地平整,溝渠縱橫,農用設施用房齊備。白偉告訴記者,2009年以來已先後投入約700余萬元,為園區配套安裝了水、電、板房等生産生活設施,修建完善了道路、溝渠。

  非科班大學生佔一小半資金技術仍是難點

  張興全是花橋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和創業園裏的大學生打交道最多。他告訴記者,6年裏,園區已經來了22名大學生,其中非科班大學生比例約40%,有些還是完全沒有涉農背景的城裏學生。

  2013年9月入園種植火龍果的龍智勇畢業于重慶大學貿易專業,原本在一家知名電子産品公司做渠道銷售,與農業一點不沾邊。之所以會選擇農業創業,主要是看到近年來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而選擇火龍果,則是考慮到四川地區種植的少,14個月的挂果週期較短,再加上火龍果管護容易十分省人工。

  去年,龍智勇還嘗試著種了6畝草莓,通過網店、微店銷售,效益還不錯,每畝收入有2萬元,刨去成本每畝有近萬元的利潤。但他還是感到資金太緊張。“前期大棚、苗子等各種投入很大,第一年火龍果又沒有任何收入,很需要資金支援。”聽説當地政府還對農業貸款有貼息政策,他接連跑了幾家銀行找貸款,卻因為無法提供抵押而作罷。

  和龍智勇一樣,尚建勳也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學電腦的IT男。因為父母都是農民,尚建勳對農事並不陌生,畢業後還到一家業界頗有名氣的農業公司工作過。對蔬菜種植外行的他,還把遠在北京郊區農場打工的表哥請了回來做技術指導。

  尚建勳告訴記者,當下正是大量茄果類蔬菜大量上市的時候,葉菜價格很低,只有幾毛錢一斤。但他現在已經不怎麼為壞行情焦心。“市場行情有好有壞,不能把控,有賠本的時候就有賺錢的時候。”他説,把種植技術專研透了才是本事。最近,他比較關心土壤問題,特別希望能有土壤專家能來實地看看,開個“調理處方”。

  有人離開有人堅持農業創業不易

  秦隆就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屆園藝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後,他進入正大集團負責種子銷售業務。因為看好蔬菜種苗市場,三年後便辭職創業幹起了蔬菜嫁接苗培育。如今,他生産的茄子、黃瓜、冬瓜等品種的嫁接苗銷往四川多個市州。

  “去年茄子嫁接苗按6角/株的價格賣出,一畝地産10萬株,一年有三茬,每畝地産出就有18萬元,效益不錯。”秦隆告訴記者,目前他的30畝地只有20畝投入生産,隨著市場拓展,閒置的土地很快就要全部用起來。

  雖然從事種苗生産已經有好幾年,但秦隆還是不省心。“種苗嫁接需要大量勞動力,最怕接到大單子卻招不到工,誤了農時,客戶一個子兒都不會付的。”秦隆説,去年就因為招不到工人而沒有按時交貨,損失了一筆大單。此外,種苗生産可能面臨的各種品質糾紛也讓秦隆神經緊繃。

  而對尚建勳來説,每天連軸轉的日子已經是常態,白天照顧地裏,淩晨還必須載著新採摘的葉菜到批發市場販賣。“行情好的時候一大早就賣完了,行情不好的時候就得守到中午。”尚建勳笑著説,一般人可吃不下這個苦。

  日復一日的辛苦勞作,一般大學生能堅持下來嗎?面對記者的疑問,張興全説,他親眼看到園區裏很多大學生都下地幹活,比我們想的肯幹能吃苦,但也有幹了不到一年就提前離園的。他告訴記者,到目前,園區裏先後入駐了22名大學生,其中12名已經離園,有的是到期不得不離開,有的是主動放棄離開。

  眼看9月不遠了,新一批的大學生業主引入工作也張羅開了,張興全手裏已經收到了2張申請表。“現在會著重考慮申請人是否有涉農背景,一些大學生把農耕想得太美好簡單,實際上創業不易農業創業更不易啊!”張興全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