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策發力 人氣重聚

  • 發佈時間:2015-07-10 06:36:59  來源:江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年初開始,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維穩樓市的政策陸續出臺,全國樓市回暖明顯,南昌樓市同樣表現良好。來自南昌市房地産資訊網的數據顯示,南昌市區今年上半年新增可售住宅房源2.1萬餘套,新房成交逾2.3萬套,供需比為1:1.1,住宅成交量略大於新增供應量,住宅庫存壓力有所釋放。

  雖然市場在第二季度回暖明顯,但目前南昌市區可售住宅總量仍保持在300多萬平方米,非住宅産品庫存總量逾400萬平方米,市場銷售壓力仍大。業界表示,在“去庫存化”的市場共識下,儘管樓市在有利因素下將持續回暖,房價依舊能夠保持平穩。

  數字:半年新增住宅房源2.1萬餘套,賣出新住房2.3萬餘套

  數據顯示,南昌市區上半年新商品房供應共335.48萬平方米(計29198套),其中住宅240.79萬平方米(計21739套)、非住宅94.69萬平方米(計7459套);南昌市上半年新建商品房共成交321.5萬平方米(計27509套),其中住宅261.16萬平方米(計23348套)、非住宅44.02萬平方米(計4166套)。其中,新住房供需比約為1:1.1,住宅市場需求略大於供應。

  然而,階段性的住房需求大於供應,並不代表房源整體供應不足。因為此前南昌市區房源庫存量自去年起一直逐月放大,直至今年上半年購房需求略大於供應,庫存量才開始略為下降。截至昨日,南昌市區在售住宅為340.85萬平方米(計28091 套),庫存壓力仍然不小。

  亮點:綠地國際博覽城榮登全國銷量第一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統計,位於南昌市九龍湖片區的兩個熱銷樓盤綠地國博城、萬達文化旅遊城,上半年成交量分別達到3817套、2948套,這兩個樓盤不僅是南昌樓市銷售冠、亞軍,同時進入全國單個樓盤銷售前十強。其中綠地國博博覽城以半年3817套的業績,榮登全國銷量第一盤,無疑是上半年南昌樓市的最大亮點。

  樓市回暖,主要源於相關部委今年3月30日出臺的樓市新政,在其精神指引下,各地政府紛紛出臺了更具操作性的穩定樓市舉措,譬如,南昌市出臺了提高公積金房貸上限等支援樓市的措施。系列利好刺激下市場反應迅速,交易數據顯示:南昌樓市二季度3個月新房成交量分別為3873套、4750套、5064套,同比去年分別增長58%、80%、100%。

  成交活躍,但房價卻未現過快上漲,總體呈現出“價平量增”的良好市場走勢。國家統計局公佈的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顯示,當月南昌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僅上漲0.2%。另外,根據中國房地産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對100個城市新建住宅的全樣本調查數據,6月份南昌新建住宅樣本均價為每平方米8807元,與去年初每平方米9714元的高峰期相比,每平方米的均價下降了907元。

  記者注意到,綠地國博城與萬達文化旅遊城的銷售均價,均未超過8000元,可見這些熱銷樓盤採取的行銷思路都是“平價走量”。

  隱憂:區域市場活躍不均衡,非住宅庫存壓力較大

  縱觀全國樓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回暖跡象明顯,但三、四線城市卻無動於衷,區域市場回暖並不均衡,南昌市場也如此。南昌樓市上半年成交活躍主要集中在紅谷灘新區、高新區、西湖區,而其他區域供應量與成交量仍處於不溫不火的被動局面。另外,就單體樓盤而言,銷售冠亞軍樓盤成交幾千套,而銷售排名靠後的樓盤,甚至不及冠亞軍樓盤銷售的零頭。

  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開發商拿地舉棋不定。就普通開發商而言,熱點區域拿地難度太大,非熱點區域信心又太弱,因此投資難度加大。

  非住宅庫存量居高不下,成為市場的一大隱憂。數據顯示,南昌現有非住宅庫存400余萬平方米,而上半年南昌非住宅的成交量僅為40余萬平方米,月均成交不到10萬平方米,若按這一銷售率去消化現有商業地産庫存,則需40個月以上的時間,商業地産銷售壓力顯然過大。

  趨勢:樓市持續回暖可期,成交依舊“價平量增”

  南昌市房地産業協會會長李斌認為,從中央到地方出臺系列維穩樓市新政後,南昌市場出現了積極變化,剛需與改善型購房者不再觀望,主動抓住政策利好的購房時機,果斷出手。而開發商迎合市場需求,積極推盤銷售,供需雙方形成共振,有望推動市場持續回暖。

  據悉,南昌商業地産銷售壓力確實不小,現有去庫存的速度令人憂慮;但與中部周邊省會城市相比較,不管是住宅、還是非住宅,南昌庫存量還不算太大。在新一輪創新創業大潮中,只要不斷創新非住宅物業服務功能與優化業態佈局,商業地産或將迎來有利的消化週期。

  李斌直言,不管是住宅還是非住宅,在去庫存化的市場主題下,“平價銷售、以價換量”將繼續成為市場大勢。他建議各開發企業,迎合目前市場難得的回暖態勢,不要隨意調價與控盤,只有精心呵護並繼續保持市場持續回暖,才有企業長期健康的發展。

  本報記者 曾廣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