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大數據的杭州雄心
- 發佈時間:2015-07-10 06:36:32 來源:杭州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齊航 通訊員 陳麗
人無信不立。
古語雖説如此,但如何對一家公司、一個人的信用進行準確評價,守信或失信行為又如何得到適度的激勵或懲戒,信用的“道德軟約束”如何硬化,依然是一個有待探索和解答的命題。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一份《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當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信用體系建設交匯,隨之發生的“化學反應”也充滿想像空間。在此背景下,一場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研討會在杭州召開,來自全國各省的代表雲集杭城,交流信用體系建設經驗,求索未來拓展方向。
“浙江特別是杭州的信用體系建設探索是走在全國前列的。”研討會上,信用體系建設的杭州模式也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的點讚。在已有探索基礎上,杭州未來還將通過營造“網際網路+信用”模式,把信用資訊應用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扶持推動信用産業多元化發展等途徑,創建全國信用示範城市。
15億條信用資訊 1000萬份個人記錄 60萬份法人記錄
杭州信用資訊基本覆蓋常住人口和註冊法人
“行走在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也遇到了資訊孤島、制度缺失、獎懲聯動困難和有信氛圍不足四大瓶頸。”研討會上,常務副市長馬驍暉在分享信用體系建設的杭州經驗之時坦言。
針對這些瓶頸環節,杭州的探索頗具代表性和示範意義。“杭州市公共信用資訊平臺”項目于2008年正式啟動,經過四期項目建設,已建成了“一網兩庫三系統”(信用杭州門戶網站、法人信用資訊數據庫和自然人信用數據庫、公共信用資訊發佈系統、公共信用資訊現場查詢系統和政府聯合信用監管系統)。
杭州已將37個市級主要部門和8家公共事業單位的83類625項,共計超過15億條信用資訊進行了實時歸集,並推進與省、兄弟城市、區縣(市)金融機構、阿里巴巴信用資訊的互聯互通,整合形成了1000多萬份個人記錄和60多萬份的法人記錄,基本覆蓋了全市常住人口和註冊法人,解決信用資訊碎片化、部門化、無序化三大問題。
在此基礎上,杭州在建築企業管理、旅遊行業整治、食品藥品監督等十多個領域形成多部門聯動監管格局。去年杭州在財政資金扶持資格審核過程中開展了信用記錄實時查詢,對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企業一票否決。比如市發改委就通過審查信用記錄否決了5家信用不良企業的財政資金撥付資格,佔申報企業的1.8%。
同時,杭州也建立了紅黑名單發佈機制,對部門認定的嚴重失信行為進行社會公示,依法將可公開的信用資訊向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開放。截至2014年底,本地金融機構和阿裏螞蟻金服公司將公共信用資訊納入信用評價體系後,已為5萬多家中小微企業辦理了貸款。
創建信用示範城市目標鎖定
未來將把信用資訊嵌入公共服務領域
作為全國信用體系建設領域的先行者,杭州已將目標鎖定在了創建全國信用示範城市。信用杭州的這盤大棋局未來怎麼下?杭州也已經有所謀劃。
記者從本次研討會上了解到,杭州未來將運用大數據,營造“網際網路+信用”模式。具體措施比如落實信用統一代碼制度,把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法人信用記錄的唯一信用標識,把身份證號作為個人信用記錄的唯一標識;再比如強化信用資訊公示服務,在移動互聯網端實現法人查詢和信用公示,繼續強化信用黑名單公示力度;推行市級政府部門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的7天“雙公示”。
同時,杭州未來還將把信用資訊應用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注重獎懲聯動。具體措施包括繼續推進政府率先用信,在審核企業發債、政府財政專項資金中應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建立重點人群信用檔案,在行政許可中把信用記錄作為參考;在政府採購和基礎設施建設中推廣第三方信用報告使用。
在公共服務領域,則將繼續拓展社會用信領域。繼續打造“市民誠信卡”,將志願者服務、無償獻血等社會公益活動納入信用積分,在公共交通、健康生活和普惠金融等領域拓展信用便民服務。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