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不能走偏了方向
- 發佈時間:2015-07-10 06:34:12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每年的幼升小對於適齡孩子的家長來説,都是挖空心思找關係的一場惡戰。瘋狂擇校升學的背後,是家長們對孩子未來人生的莫大期許。在很多家長的心中,從名牌小學開始,一路名牌學校,直至上名牌大學,意味著孩子已經踏上了人生的成功之路。不管這其中是否存在著嚴格的因果關係,絕大多數家長對此深信不疑。這樣的堅信,最終使得歷次以給中小學生減負的教育改革,最終都淪陷在以民辦機構為主的教育産業化大潮中,孩子們肩上的負擔愈來愈重。
教育是個社會問題。任何一項教育政策都不僅僅是教育系統內部的調整,也會引起以學生家長為主的社會層面的連鎖反應。教改的出發點應是調和永遠存在於學校和家長之間既對抗又一致的衝動。
一致性:小學、中學、大學,所有的名校都有收攏各類優秀學生的衝動;家長和孩子也有進入名校的衝動。目標都是期望孩子們成材。
對抗性:名校的錄取名額總是有限的;家長和孩子進名校的願望不能得到全部滿足。這就必須要對孩子們進行考察篩選。
曾有一段時間,輿論上總是譴責各類考試。然而,就我國的社會誠信情況而言,一刀切的考試這類唯成績馬首是瞻的辦法,雖然有著種種弊端,但是相對於其他可選的辦法,仍是能最大化消除考生家庭背景影響、相比較而言最公平的一種篩選辦法。而我國這樣巨大的人口基數,決定了考試長期以來都將是不得不為之的必然存在。
説起教改,人們總是聚焦大學教育,往往忽略了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基礎教育走偏了方向,高等教育則是無米之炊。
教育改革的核心,從來不應是取消篩選,而是應聚焦于如何篩選。如何在篩選過程中最大程度地呵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正如軍火商總是期待戰爭升級一樣,孩子之間自由競爭的升學考試,由於教育培訓機構的存在,也演變成了異常慘烈的“軍備競賽”。到市場上花錢買教育,超前學習,過度學習,以金錢換成績,以時間換成績,成了多數家庭中小學教育投入的常態。以至於為了在幼升小中表現優異,一些低齡兒童也過早地放棄了幼兒園生活,背著小書包,走入了小學校和培訓機構。這最終將演變成一種可怕的惡性迴圈。
學生在教育培訓機構的幫助下掌握了一定的解題技巧,並進行了大量的重復性訓練後,就可以達到一定的成績標準,通過校方的篩選考核。在學校,這則提高了學校方面的誤篩率,錯過了真正智力優秀的學生。
當學校的誤選比例過高後,又會設計新的題型來考察學生。而教育培訓機構則會兵來將擋,開展新的題型培訓。最後,題目越出越古怪,學生學習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多,家長的荷包越來越薄,可學校的誤選率並沒有根本的改變。
像這樣不提倡獨立思考,以大量做題來提高成績的做法,對孩子的智力發育並無多大好處,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及健康也有很大的損害。君不見,現在中小學生中“小眼鏡”、小胖墩、“豆芽菜”越來越多,學生體質整體下降,有想像力、動手能力強、有自己想法的孩子越來越少。
不論是好的教育還是有缺陷的教育,教育的最終産品都是未來社會中的個人。教育改革的重點,應在基礎教育,從娃娃抓起,向未來社會輸送匹配的人才。
什麼是未來社會最需要的人才?創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然而,不論現在還是未來,這兩種人才都是真正的稀缺人才。不是我們的民族産生不了這樣的人才,而是這樣的人才常常被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扼殺在幼芽階段。
教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事業。好的教育制度可以為未來培養出更多的人才。一個人所具有的知識技能與未來社會需求匹配度越高,其職業生涯越順利;一個人的價值體系與未來社會的價值體系越契合,其心靈越發感到舒適。反之,則是社會和個人的雙重悲劇。社會的發展與轉型,取決於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類型以及各類型佔比。因此,教育不僅是個人的事情,也是社會的事情。教育不僅要傳輸知識,更是向未來輸送社會價值。
如何踩一腳剎車,扼住教育産業化這匹狂奔的驚馬,讓今日的教育在未來真正地具有社會價值?這有待於教育管理部門認真地進行思考,制定出配套的系統化整改措施,而不是孤立地制定一條條政策,頭痛醫痛,腳痛醫腳。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