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敘利亞內戰 一半孩子痛失受教育權利

  • 發佈時間:2015-05-20 08:31:10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郭悅

  時至今日,持續4年多的敘利亞內戰似乎仍難看到盡頭。在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難民生涯中,許多學齡兒童放棄了上學的希望。國際人權組織稱,這些無法接受教育的孩子將成長為“迷失的一代”,戰後的敘利亞可能為此付出每年1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43億元)的代價。

  敘利亞平均入學率降至50%

  11歲的敘利亞少年卡裏姆已經兩年沒上學了,他得靠伐木來補貼家用。

  在黎巴嫩薩勒鎮附近農村的臨時營地裏,另一個男孩在祖母的監督下伐木。營地管理員阿布·穆罕默德告訴英國《衛報》記者,每到收穫季節,附近的孩子都去農場幹活,每天賺2美元。

  卡裏姆只是敘利亞280萬名輟學孩子中的一員。在逃亡到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中,1/3是學齡兒童。他們的童年充斥著衝突、歧視和顛沛流離,無法得到受教育的機會,取而代之的是在田間地頭的辛苦勞作、養家糊口。

  根據國際組織“拯救兒童”的最新報告,敘利亞平均入學率已降至50%。在阿勒頗等衝突最嚴重的地區,入學率已降至6%。100多萬難民兒童中有一半離開了學校。

  國際人權組織警告稱,敘利亞未受教育的孩子可能早婚、成為童工或被武裝組織吸收,沒受過教育的孩子將在更大程度上依靠政府援助,兒童死亡等問題的發生率也將更高。

  為此,戰後敘利亞可能付出每年15億英鎊的代價,或犧牲國內生産總值的5.4%。

  偷偷把書藏在衣服裏溜進學校

  11歲的瑪拉已在黎巴嫩難民營生活一年多了。她比大多數敘利亞孩子幸運,在一家公立學校報上了名。儘管習慣了阿拉伯語授課的瑪拉很難聽懂當地老師用法語講課,但至少她有機會實現成為護士的夢想。

  接受教育是這些難民孩子唯一的希望。“我們的生活被毀了。”14歲的納迪亞説,“我們沒受過教育。我們正走向毀滅。”

  “拯救兒童”網站報道,為了上學,兩名10歲男孩早上7時起床去學校,下午4時放學後在一家餐廳打工,直到打烊。一個男孩被父親逼迫離開學校,在營地賣手機,但每天早晨“上班”前,他都偷偷把書藏在衣服裏,找機會溜進學校。

  美國雅虎新聞網報道,從去年2月開始,約旦和黎巴嫩的部分公立學校開始對敘利亞難民孩子開放,儘管它們只能滿足極少部分需求。約旦慷慨地免去了難民學生的學費。而在黎巴嫩,學生必須繳納60美元(約合人民幣370元)的家長委員會費用。在資源充足的情況下,聯合國兒基會和難民署還為難民孩子提供校服、課本、書包和文具。

  在難民營裏,許多由聯合國機構或人權組織開辦的非正式營地學校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它們能提供高品質的數學和語言教學。

  很多孩子失去了“受教育的精神”

  美聯社指出,經濟是難民面臨的最大難題。就算上學不花錢,交通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更何況輟學的孩子還能工作掙錢。

  由於資金短缺,聯合國去年暫停了對難民的糧食援助,許多貧窮的難民得不到基本的生存保障。聯合國呼籲國際社會在2015年提供29億美元援助,但目前只有9%的資金到位。

  此外,約旦和黎巴嫩的教室早已人滿為患。許多教師辱罵敘利亞孩子“你們毀了自己的祖國”,甚至在課堂上體罰學生;許多孩子常在去學校的路上遭恐嚇、嘲笑;有些家長親自跑來學校“視察”,確保他們的孩子沒跟敘利亞人坐在一起。

  創傷和心理壓力正在影響敘利亞孩子的學習能力。他們中50%的人在課堂上很難集中注意力,近1/3的孩子感到無助,39%的人經常做噩夢,42%的人常感到難過。17歲的穆納已放棄寶貴的上學機會,因為“我們不能以自尊為代價接受教育,我們沒做錯任何事”。

  更糟糕的是,面對生命威脅和不確定的未來,一些敘利亞孩子不願將時間花在受教育上,他們失去了“受教育的精神”。

  許多12歲以上的孩子覺得自己離開學校太久,已經“老”到無法上學了。相比動腦子,17歲的塞義夫更喜歡賣力氣:“我的弟妹都在學校,但我寧願工作。”18歲的塔莫爾則憤怒地反問志願者:“我們的兄弟都死了,家人都被殺了。我們怎麼可能集中精力去學習?”(原載《青年參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