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平涼 推動精準扶貧向縱深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7-10 05:34:05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惠程華

  近日,記者在靜寧縣北部山區原安鄉精準扶貧工作站,見到了姚河村第一書記、省審計廳雙聯幹部劉偉,如今他又擔任了原安鄉精準扶貧工作站副站長一職。

  “現在,鄉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雙聯幫扶幹部、鄉鎮包村幹部、大學生村官和村幹部組成了雙聯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工作隊,進村入戶摸清家底,精準到戶建檔立卡。”劉偉告訴記者。

  靜寧縣謀劃實施的“六精六準六結合”,不僅創新了工作方式,而且找準了精準扶貧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全縣組建了精準扶貧指揮部、鄉鎮扶貧工作站、村扶貧工作室,由雙聯幹部、駐村幹部、科技人員等組成精準扶貧工作隊,形成縣鄉村三級精準扶貧工作體系,並通過定向結對、定點幫扶等方式,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扶貧攻堅中來。

  靜寧縣的經驗得到了平涼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近日,平涼市在靜寧縣召開現場會,市、縣(區)主要領導和鄉黨委書記在現場學經驗,找差距,助推精準扶貧攻堅戰向縱深發展。

  借力“靜寧經驗”,平涼市各級黨員幹部把精力集中在扶貧攻堅上、把心思凝聚在脫貧致富上,全市上下形成了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現全面小康的思想共識。各縣(區)黨委、政府認真履行扶貧攻堅主體責任和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成立了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由“一把手”擔任組長,親自抓謀劃、抓推進。

  從2013年開始,平涼市就對貧困鄉、村、戶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今年以來,又開展了新一輪資訊採集核對,建立了覆蓋縣、鄉、村、戶、人的五級扶貧資訊管理系統,實行動態化管理,做到了精準識別到戶,建檔立卡到人。(轉3版)

  (接1版)

  各縣(區)結合各自實際,通過製作貧困村電子地圖和視頻資料,實行精準扶貧資訊化、網格化、定向化管理,全面掌握貧困村、貧困戶的幫扶情況和幫扶成效,推行了填報人、農戶、包村幹部、鄉鎮書記、縣級包鄉領導五級簽字審核和公開公示制度,精準識別貧困對象,分類甄別致貧原因,落實減貧人口實名制,做到了公開、公正、透明,實現了“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簿、縣有檔”,為抓精準扶貧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對照國家新一輪扶貧綱要提出的12個方面任務指標,以及省裏提出的“1236”扶貧攻堅行動指標體系,平涼市算好時間賬、任務賬、進度賬,精確設計年度目標,確定了全市脫貧目標和脫貧時序。從今年到2017年集中攻堅、2018年到2020年鞏固提高。今年,全市減貧8萬人,崆峒區基本脫貧。明年減貧8.5萬人,涇川、靈臺、崇信、華亭4縣脫貧。2017年減貧8萬人,莊浪、靜寧兩縣脫貧。到2020年全市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消除絕對貧困,所有縣(區)實現脫貧,基本完成農村小康主要監測指標。

  “這幾年,王自傑家的果園開始挂果了。雖然王自傑已年過七旬,但是他發展蘋果産業的積極性很高,他的臉上寫滿了靠産業拔窮根的夢想和希望。”這是靈臺縣獨店鎮幫扶幹部朱紅強在民情日記中記錄的一段話。

  在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過程中,平涼市在近年特色優勢産業擴量、提質、創牌、增效的基礎上,要求各縣(區)以全市現代農業“五個百萬”增收工程為依託,在堅持牛、果、菜主導産業不動搖的前提下,以“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為基本模式,積極發展薯、羊、豬、雞、油用牡丹等具有區域特色的多元富民增收産業。

  連日來,平涼市各級領導幹部深入貧困戶和貧困村中,積極為貧困戶出主意、想辦法,推動“網際網路+”與農村特色産業的深度融合,開發適銷對路的精深加工産品,因地制宜發展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同時,各類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積極與貧困戶建立合作關係,探索“企業+貧困戶”、“産業大戶+貧困戶”、“幫扶幹部+貧困戶”的增收致富路子,夯實脫貧增收的基礎。如今,産業扶貧的新理念,已經滲透到了平涼市精準扶貧的各個環節之中,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精準扶貧攻堅戰,已經在平涼全面打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